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荒政发展er06bex_.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荒政发展er06bex_

中国历代防灾减灾政策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我国先民从天命主义到消极救灾,再到主动防灾,逐渐建立并完善了防灾救灾体系,为我国现代救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中国 历代 防灾减灾 The polici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natural disasters occurred in China frequently. As low levels of productivity, peoples survival was seriously threatened at that time. After long-term social practicing, our ancestors begins from heaven doctrine to negative relief ,then to the initiative prevention to disaster,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disaster relief policies of China recently. [Keywords] China Successive Dynastie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1引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灾害频发,曾统计各朝代每年平均所受旱涝灾害的频数:隋朝0.6次,唐朝1.6次,两宋1.8次,元朝3.2次,明朝3.7次,清朝3.8次。因此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稳定,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始终把救灾防灾政策,也就是史书上说的“荒政”[1],作为历朝历代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夏禹时期的悬器招言制度到周人设立大司徒总揽荒政,从春秋的报穷之制到汉代的量化制度,荒政体系至两宋已趋成熟,并在明清得到最终完善[2]。 2中国古代荒政总述 世界上最明显的灾害带为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纬35灾害带[3],而中国就位于这两大灾害带的交叉地区,是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历史学家邓拓统计,中国从汉代到民国年间,记载的旱灾有1035次,水灾有1037次。据有的专家统计,从我国古代的周朝到清朝历史上发生蝗灾、螟灾等虫灾共有473次之多,地震有695次[4]。 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自然灾害对国家和人民形成了严重威胁。从春秋战国的“河伯娶妇”到大禹治水,再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我国的救灾减灾思想经历了天命主义向消极临灾救灾再到主动防灾减灾的成熟阶段[5],与天命主义相适应的救灾措施为巫术救荒。据历史记载,我国殷、商时代,已有巫之存在,在男子曰觋,在女子曰巫,每当久旱不雨时,便借巫以舞降神而求雨。但我们所研究并能为我们提供参考意义的荒政制度通常是指唯物主义的较为系统的消极的临灾治标和灾后补救措施[6]和积极的防灾备荒措施。 2.1消极临灾救灾政策 朝廷在灾害发生时为了稳定民心并尽快恢复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救灾政策措施,如赈济、减免赋税、调粟平粜、转移灾民、抚恤安置、劝奖社会助赈、节约等[1]。 1.赈济:严重灾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国家往往首先向灾民无偿发放救济钱物,叫做赈济;官府让灾民参与公益事业,特别是兴修水利工程,获得相应的赈济钱物,叫以工代赈,嘉庆皇帝说,“救荒之策, 莫善于以工代赈”。因为这既可以解救灾民于困顿,又为国家治理河患、修筑海塘等防灾工程提供了劳动力,一举两得。 2.调运粮食、平抑粮价、转移灾民:及时从外地调运粮食支援灾区,史称“移粟就民”。 清代运用比较多,调运的粮食来源,一是国库仓米,二是截留漕粮,三是采购。 3.蠲免与减征缓征:凡遇灾年,国家都对灾区实行不同程度的蠲免、减征及缓征赋役。汉代除免征田租外,还免征耕地附加税、戍边代役钱、人头税。 4.抚恤安置:灾民大量流亡,土地荒芜,不仅影响国家的徭役和赋税收入,更危及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因此,安置流民回归故里,成为古代救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同时采取了诸如赐葬、给医药、发放抚恤金、居养、赎子等抚恤政策。 5.劝奖社会助赈:国家财力毕竟有限,单靠政府救济灾民是不够的。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助赈,便成了朝廷救灾的重要选择,输纳钱谷授官赐爵便是其中之一。 2.2主动防灾减灾政策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封建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临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