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docVIP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   摘 要: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口传心记、言传身教传承的,它具有生态性、无形性和传承性等,而且保护难度也比较大。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简要分析了目前山西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提出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并针对加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技术;数字化保护;数字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61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3D扫描、3D打印、虚拟现实、大数据库等新技术的出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高精度、高逼真的数字化遗产保护技术。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国办发〔2005〕18号)中明确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和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这标志着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正式启动。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也取的了较好的成绩。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中简称“非遗”)资源多、种类全、价值高。本文针对山西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化保护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和发展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以期进一步推动山西省非遗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发达国家也已经把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的记忆”项目推动了全世界非遗数字化的发展。1996年,我国启动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逐步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2010-10,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机构也开展了一些实质性的数字化保护项目,比如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民间表演艺术的数字化抢救保护与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的“楚文化编钟乐舞数字化技术研究”,“云南斑铜工艺品数字化辅助设计系统”,成都图书馆建成的“蜀风雅韵――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尤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开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项目名录体系健全,信息资源丰富。另外,该机构还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音像档案数字化抢救”工作,在系统建设、音像档案抢救、保护,音像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6―2009年,山西省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搜集线索20.5万条,采录信息8.23万条,共发现了重大项目135个,采访并登记了8.8万传承人的资料,并运用摄像、录音、录像、数据库等手段记录、保护、宣传了项目的相关内容,同时,还拍摄照片21.3万张,拍摄视频资料3 091 h,录制音频资料3 366 h。目前,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有10多项。近年来,山西省非遗保护工作成绩斐然,2013-01,实施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非遗立法奠定了基础;2010-06,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之一。此外,山西省还拥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5个,专题博物馆10个,省级传习所8个,而且还整理、出版了大量文献。   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普查管理系统”,并根据普查结果制作了“山西风雅颂”数据库,其中包含大量山西省非遗项目的文字、数据、照片和视频。目前,该系统设置在山西省图书馆,并通过图书馆官网向公众提供链接。另外,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还建设了“山西民间艺术资料数据库”“山西民间音乐(民歌、乐器)音频数据库”等。由张珉于1999年创建的“三晋道”网站也收录了一些与非遗相关的资料。目前,山西省文化厅正在筹备建设“山西省文化云平台”。   2 非遗保护技术   非遗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和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遗的相关内容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山西省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 数字化采集、整理和存档   数字化保护的核心是非遗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存档。随着高精度的图形、图像技术,设备的面世,诸如三维影像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照片缝合系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