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区域梯度转移的研究.doc

我国产业区域梯度转移的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产业区域梯度转移的研究

我国产业区域梯度转移的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制造业2003年至2010年间的经济数据,从产业转移的检验性指标及考察性指标两个方面来对制造业产业的转移做深度的剖析,从而了解这些转移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文不仅研究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也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承接这些产业的优势。从产业转移后的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提出相关建议,如东部地区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控制劳动力规模等,而中西部地区需要发挥地区优势,不断改善产业环境。   关键词:梯度转移 产业聚集 制造业 东部 中西部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整体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地区之间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将经济发展好,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仅面积广大,而且资源雄厚,劳动力数量多,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仅能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更能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的转移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势头越来越好,产业的梯度转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对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也要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上的一定优惠,比如税收政策。   产业的梯度转移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这是一种客观的现象。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关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他认为,产业的转移由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力的变化引起。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让人们对产业的梯度转移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所有经济学家中关于梯度产业转移的理论,要数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理论最为完善。国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起步比国外晚,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了相关的理论流传开。我国最早涉及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学者是卢根鑫,他从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这一现象做了阐述。产业的梯度转移中,政府也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方面的文献目前尚有一些。刘乃全等学者对我国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做了研究,他们认为目前进行转移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并且也对这些问题的克服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张春法、冯海华、王龙国(2006)以南京市的产业转移和聚集为对象,通过构建衡量产业聚集的指标模型,分析南京市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晓鸿、王崇光(2008)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分析,认为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中西部地区应该得到更多支持性政策;江华、黎国林(2009)研究了我国加工贸易地理集聚现象,分析加工贸易地理集聚与梯度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外部经济模型对产业聚集和梯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何奕、童牧(2008)以长三角16个城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三个阶段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聚集和转移变化,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选择,认为上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聚集状况是影响产业聚集的重要因素;贺清云、蒋菁、何海兵(2010)则针对中部几省的产业承接能力,联系东部几省的产业聚集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确定了哪些产业应该从东部梯度转移至中部省份,认为梯度转移可以更好的利用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   产业转移考察性及检验性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的目的是对相关理论进行规范测试,希望这些实证可以操作,可以为社会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动态产业聚集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等二维模式,来判断现实中的做法是否可行。   (一)标准化区位熵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LQi表示某区域i产业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域熵;qi为某区域产业i的相关指标(比如产值);Qi为高层次区域产业的相关指标;n为所有产业数量。   一般来说,LQi值越大,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产业的专业化优势越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该指数判断阈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如Martin and Sunley提到虽然可以模糊的以2作为阈值,但会使得判断方法疏于严谨。因此,本文借鉴了Dan O`Donoghue and Bill Gleave的方法,将区位熵进行标准正态化,进而可以根据85%的置信区间来判断某个产业是否具有专业化优势,意即明确的定义了标准化区位熵的阈值为2.65,其公式为:   (2)   (二)动态产业聚集指数   国内众多学者的引申研究,将Hoover指数加入了时间变量,从而演变成了动态产业聚集指数,包括张春法、王龙国以及孙继琼、徐鹏的研究等。其计算公式为:   Dijt则代表区域j内产业i的动态集聚指数,下标i和t代表的是时间跨度,Bijt表示的是j区域内i产业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Bit表示的是全国i产业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