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10 利用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酶可以催化DNA合成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是RNA分子,在感染期间,RNA分子可以逆转录为DNA分子。DNA再转录生产病毒RNA,或者与宿主DNA分子整合,使病毒潜伏于宿主后代中。 将逆转录病毒RNA转换成DNA的最关键酶是逆转录酶。该酶具有RNase H活性(降解RNA活性)和DNA聚合酶活性。 mRNA RNA-DNA杂化体 单链DNA 双链DNA mRNA的cDNA拷贝 逆转录病毒生活循环中的7个主要过程 ① 逆转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② 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互 补DNA(cDNA),形成RNA-DNA杂化体,逆转录酶 将杂化体中的RNA降解,同时以剩下的DNA链为模 板合成另一条互补的DNA链,结果形成双链DNA; ③ 双链DNA整合到宿主DNA中; ④ 利用宿主复制和转录机器生产大量的病毒RNA; ⑤ 转录出的mRNA翻译成病毒的包膜蛋白,逆转录酶 和壳体蛋白; * 34.1 DNA复制是半保留式的 34.2 DNA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34.3 DNA聚合酶III催化复制叉处的聚合反应 34.4 DNA聚合酶III同时催化两条链的合成 34.5 复制叉移动需要多蛋白复合物 34.6 DNA复制起始于细菌染色体上的唯一的一个部位 34.7 DNA复制终止于ter区 34.8 DNA复制的其它方式 34.9 损伤的DNA可以修复 第34章、 DNA复制 遗传中心法则 DNA复制 RNA复制 转录 逆转录 翻译 蛋白质 Meselson- Stahl实验: 1、使E.coli在含有唯一氮源15N (15NH4Cl)的培养基中培养,合成的所有核苷酸都含有15N ,具有较高的密度,都整合到亲代DNA中。 2、将生长在15NH4Cl培养基的E.coli转移到含有唯一氮源,但密度较低的14N (14NH4Cl)培养基中培养。培养两代,并分别取每一代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34.1 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式 首先在15NH4Cl培养基中培养 然后转到14NH4Cl培养基中培养 只在15NH4Cl 中培养 只在14NH4Cl 中培养 14N对照系统 15N对照系统 第一代 第二代 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超离心 E.coli 细胞 用15N标记的亲本DNA 14N中第一次复制 14N中第二次复制 实验结果表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a)密度梯度离心的DNA带 (b)对应于左侧DNA带的解释 Meselson-stahl 实验 从前面图可以看出,在含有14N氮源介质中培养一代的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DNA带位于在15N培养基中的DNA带的上面。 在含有14N氮源介质中培养两代后的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两条带,第一条带位置与培养一带的DNA带相同,另一条DNA带位于第一条带上面,说明第二条带密度更轻。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两种复制模式 (a)单向复制模式 (b)双向复制模式 34.2 DNA复制是双向进行的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双向复制模式 复制起点 复制叉 复制叉 真核生物DNA复制有多个复制起点,同时双向复制 34.3 DNA聚合酶III催化复制叉处的聚合反应 DNA合成时,核苷酸是通过酶催化加到一个正在延伸的DNA链上,这种酶要求一条完整的DNA链作为模板,去合成一条互补链,所以这样的酶叫做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Arthur Kornberg(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等人从1955年开始寻找合成DNA的酶。于1956年在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发现了DNA聚合酶。 Kornberg发现的DNA聚合酶就是现在的DNA聚合酶I,是分子量为109,000的一条多肽链,具有聚合活性及3ˊ-5ˊ外切酶活性,还有5ˊ-3ˊ核酸酶活性。以后又陆续发现了功能不同的另外几种DNA聚合酶,下表归纳了到目前为止从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DNA聚合酶的基本特征。 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都是通过新合成的链的3ˊ-OH对进入的新的核苷三磷酸(用d NTP)的?磷进行亲核攻击,导致磷酯键断裂,结果在链的3ˊ末端加上了一个新的核苷酸,即延长了一个核苷酸。 释放出的焦磷酸经焦磷酸酶水解有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 DNA聚合酶的 校正反应 34.4 DNA聚合酶III同时催化两条链的合成 由于DNA的两条模板链是反平行的,又因为DNA总是沿5ˊ→ 3ˊ方向合成,即两条新链是沿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