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肠病治疗及护理-医学课件.ppt
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4月-2016年4月共收治15名缺血性肠病患者,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51-76岁,平均63.9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7人(47%),糖尿病3人(20%),高血脂症2人(13%)。腹痛14人(93%),便血14人(93%),腹泻10人(66%),腹胀、恶心、呕吐2人(13%)。疾病治疗:给予广谱抗生素、血管扩张剂、扩容、禁食、补液等,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微循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七、我科近3年内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 1、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严重时可出现肠麻痹坏死和腹膜刺激征[4]。 ①评估患者是否为老年人。 ②评估患者是否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肝硬化等既往史。 ③评估患者又无腹痛,如有较剧烈的绞痛,继而血性腹泻,伴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应尽早进行肠镜、CT、B超等相关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八、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 2、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 缺血性肠病的病理改变是肠壁水肿、出血及坏死等循环障碍性改变[5],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 ①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观察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密切观察患者腹泻、便血情况,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及量,恢复期患者应预防便秘。 * ②缺血性肠病患者常由于腹泻、便血和发热,易发生脱水和水盐代谢紊乱,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周围循环情况以及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尿量变化。 ③个别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时,尿钾排出增多,易导致低钾血症,诱发中毒性巨结肠[6],注意听诊肠鸣音的变化,观察肠蠕动的情况。 ④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腹泻、直肠出血等14天以上,或者出现腹膜刺激征、腹腔内游离气体等,及时报告医生,转外科手术治疗。 *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happy 缺血性肠病 的治疗及护理 * 一、定义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五、缺血性肠病的诊断 六、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七、我科近3年内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八、缺血性肠病的护理 九、小结 * 缺血性肠病(ischemiccnteropathy)又称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慢性血流不足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该病临床上少见,其发病率低,约占住院患者的0.1%[2],一旦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肠病,是严重的急腹症之一,病情急而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可达45%-70%[3]。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危人群,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一、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 1、急性肠系膜缺血 ( acutemesenteric ischcmia,AMI) 2、慢性肠系膜缺血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I) 3、缺血性结肠炎 (ischcmic colitis,IC)。 二、缺血性肠病的分类 * 1、血管病变: 腹腔血管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多种病因所致的血管炎及肠道血管畸形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是引起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全身性血管病变累及腹腔血管时,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时,也可出现肠道缺血。 三、缺血性肠病的病因 * 2、血流量不足: 内脏血流量减少,均可导致肠道缺血。在腹腔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各种原因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或休克等引起心排出量降低,可诱发或加重肠道缺血,导致慢性缺血性肠病。 * 3、血液变化: 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腹腔血管血流缓慢、血栓易于形成而堵塞肠道血管的高危因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DIC及放、化疗等疾病,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可能诱发该病。 * 4、肠管因素: 老年人由于肠管蠕动功能减退,肠腔内粪块的嵌塞,使肠腔压力增加,导致肠壁的血供减少,最终导致肠壁局限性缺血、变薄、坏死。 5、其他疾病 如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及肠梗阻等也可导致慢性缺血性肠病的发生。 * 1、急性肠系膜缺血(AMI): 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为主;常见于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血管造影后粥样硬化板块脱落。三联症:剧烈上腹痛或脐周痛,器质性心脏病和强烈的消化道症状;约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15%患者可伴有血便;可表现为肠梗阻,肠穿孔;发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可进展为休克、急性腹膜炎。 。 四、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 2、慢性肠系膜缺血(CMI): 典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