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复习题重点(new).doc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复习题重点(new).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专业资料分享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 第1章 绪论 1.1、引言 1、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的形式本身并不能完全表达其内容,需要经过语义解释。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5、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6、数据管理:指如何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7、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 8、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之间由软件提供的存取方法进行转换,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3)数据共享性差。(4)数据独立性低。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文件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9、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3)数据独立性高。(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10、数据的不一致性:指同一数据不同拷贝的值不一样。 11、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映像功能是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与某类应用所涉及的局部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功能。这一映像功能保证了当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对映像的相应改变可以保持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依赖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编写的,所以应用程序不必修改。 12、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另一个映像功能是数据的存储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这一映像功能保证了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通过对映像的相应改变可以保持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13、除了管理功能外,DBMS还提供以下功能:(1)数据的安全性。(2)数据的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14、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2)数据库设计。(3)数据库理论。 1.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必须能够精确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组成。 2、数据结构: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包括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和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3、数据操作: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4、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障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5、信息世界涉及的概念: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6、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分为:1:1联系、1:n联系、m:n联系。 7、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8、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 9、基本层次联系:指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对多(包括一对一)的联系。 10、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优点:模型简单、实体间联系固定、提供良好的完整性支持。缺点:表示多对多联系时很笨拙、对插入删除操作限制较多、查询子节点必须通过父节点、层次命令趋于程序化。 11、邻接法:按照层次树前序遍历的顺序把所有记录值依次邻接存放,即通过物理空间的位置相邻来实现层次顺序。 12、链接法:用指引元反映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每个记录设两类指引元,分别指向最左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