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作 者 蒲松龄 (1640—1715) 字留仙, 一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 世称聊斋先生。 (一)蒲松龄的家境 蒲松龄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因为父亲弃儒经商,年轻的蒲松龄可以 安心读书。但后来因为家庭矛盾而分家, 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二十亩薄田, 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 这样一来,蒲松龄就得自谋生路,他于 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二)私塾先生 蒲松龄自嘲地把塾师比作“长工”和 “仆人”,是“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 无枷自在囚”。 他在剌史毕际有家执教30年,地位 相当卑微,跟少爷们一起用餐,经常 得跟他们抢吃的,抢不过人家,只好 “箸高阁,饼干咽,无可奈何,呼葱 觅蒜”。 (三)蒲松龄的科举 蒲松龄19岁参加 考试,连中县、府、 道三个第一。以后 蒲松龄四次参加举 人考试,全部落榜。 直到72岁,得到一 个虚衔“儒学训导”。 (四)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 2、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3、故事来源 (1)作家收集的民间传说 和亲身经历; (2)前代的小说、戏曲故事 改编。 《聊斋志异·自叙》: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 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 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 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 益伙。 邹弢《三借庐笔谈》载: 蒲松龄为收集素材,常设茶烟于 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 说异,随人所知”。 材料收集后,“归而粉饰之”,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自志》 4、《聊斋志异》8卷、 491篇, 约40余万字。 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 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理想。 (五)《聊斋志异》的寄托 《聊斋志异》是一部借非现实的 幻想景物来寄托作家对现实不满的 “孤愤之书” ,所触及的社会生活相 当广泛。 我们不能只是把《聊斋志异》 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 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 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 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二、狐鬼世界的内涵 (一)创作的抒情表意性 蒲松龄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 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 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 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二)科举失意的心态 1、揭露考场的黑暗 《考弊司》 阴间主管考试的考弊司司主 虚肚鬼王,颁下定例: 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 一块孝敬司主, 但贿赂丰厚者可以免割。 2、揭露考官的昏聩 《司文郎》 虚构了一个以鼻带目的盲僧, 能嗅出文章的香臭好坏。 最后的结局: 文章臭的余杭生高中, 文章好的王平子落榜。 借此讽刺考官的有目无珠。 3、揭示考生的变态心理 《王子安》: 因对功名利禄的 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为中了进士, 大摆进士翰林的架子 ,闹出了许多 悲剧性的笑话。 《叶生》: 叶生因屡试不第,竟至一病不起。 说明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着人们的灵魂。 (三)落寞生活的梦幻 落魄文人意外却得到女性的赞赏 和肯定,由此在社会上的沉抑,由在 爱情中的殊遇得到了补偿,从而达到 灵魂的慰藉和心理的平衡。 富贵归于俗士,佳丽属之才人。 红颜知己,成为落魄文人称傲社会的 精神资本。 这类看似浪漫的情节和美丽多情 的女子形象,其实是作者自己为获得 自我意识的肯定的精神满足而聊以自 慰的虚幻产物。 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是蒲松龄 在艺术的天地里找到的红颜知己,是 蒲松龄开的一副慰藉心灵的灵丹妙药。 是文人的白日梦。 (四)刺贪刺虐 揭露官府的黑暗,官贪吏虐,豪绅 为富不仁的现实,展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