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汉语拼音发展历程看汉字拉丁化的可行性可行性.docx

从汉语拼音发展历程看汉字拉丁化的可行性可行性.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研讨课论文 论文题目:从汉语拼音发展历程看汉字拉丁化的可行性 课程名称:语言文字与人类文明             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30日 2 1 从汉语拼音发展历程看汉字拉丁化的可行性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与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如何普及这种文字就成为了一道难题。许多知名学者呼吁推行拼音文字,废止汉字。在上百年的时间里,无数学者为此付出了努力,直至我国政府最终颁布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虽然废止汉字的计划被最终叫停,关于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歇。 关键词:汉语拼音 发展 汉字拉丁化运动 可行性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我国在与西方列强发动的几次侵略战争中均处于战败国的地位,既割地又赔款,受尽了殖民帝国主义的侮辱,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样国破家亡的政治形势,促使我国学者思考,希望找到一条强国的道路,他们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振兴科学与教育,而要振兴科教,就是要普及教育,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民众的识字问题,而汉字的繁难无疑是普及教育的拦路虎。此外,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始,西风东渐,西方文化凭借着西方经济方面的优势也开始传入中国。结构复杂且不表音的汉字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无疑是难解的天书,成为他们了解东方文化和进一步交流的拦路虎。因此,人们急需一套简洁、实用的汉字注音方案。 但这种理想的方案并不是能够轻易获得的。我们知道,现代通用汉字结构与一般表音文字完全不同。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单位是“词”——具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造句单位。对于英语这样的表音文字而言,“字母”是最小的书写单位,而汉字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最小的书写单位是笔画;在表音文字中,若干个特定字母排列起来标示发音,进而表示词语含义;而汉字中所采用的笔画仅仅是用来构成字形,并不具有发音意义。另外,与表音文字不同的是,汉字中分别对应一种单音节的单字拥有各自的含义,组成词时也是彼此独立的。因此,虽然相对其他语言中庞大的词汇量,汉字单字的数目并不算多,但大量多义字的存在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其实,这种为汉字注音的尝试古已有之。最先出现的是直音法,即用一个较为常见的同音字为汉字注音,如“蛊,音古”、“磐,音盘”等等。这种方法简洁明了,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因为有些汉字如“蹭”就没有同音字,也有很多时候找来的这些同音字比原字更生僻。更重要的是,对于汉字积累量不足的初学者来说,这种方法基本失灵。 东汉初,佛教传入我国,而用以宣传教义的佛经是用梵文写的,中国人为了弄懂其中含义,自然要学习梵文;同样,那些随佛经一同来到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为了更好的履行职责,自然也要学习汉语。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中国沙门和学者在梵文拼音方法的启发和影响下创造了反切法。这种方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是用两个字来为另一个字注音的方法。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生相同,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如,“红”可切为“胡龙”,“诰”可切为“高厚”等等。这样做,与”直音法“相比,这样做就可以通过规定有限个反切上、下字来实现为绝大多数汉字注音的目标。 然而,“反切法”毕竟是用两字来为汉字注音,却没有一套成体系的用来表示声韵的符号。这样一来,声韵相拼有时便显得过于随意,再加上各地方言的影响,拼音往往不准确。再加上《广韵》音系中,反切上字达四百七十余个,反切下字数目更是超过了一千。如此繁 3 2 杂的数目,无疑成为了记忆的障碍。 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有一张被探险家从敦煌藏经洞盗走的佛经残卷,从斑驳的字迹中依稀可见,有三十六个汉字被赋予了“字母”这一特殊称呼,它们所代表的,正是今天的b,p,m,f……等声母,而最先做这件事的,是一位名叫守温的唐代和尚。其实,由于我国悠久的诗歌传统国人对于”韵“的重视自古有之,但对声母的意识则相当淡漠。守温和尚是在研读佛经的过程中,经梵文启发,参照其中的”体文“创制了表示声母的”三十字母“,后来被宋人加以增订成为”三十六字母“。从数目繁多的反切字到三十六个声母代表字,不能不说是汉字注音的一大进步,但仍没能摆脱用汉字拼读汉字的缺陷。 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应招来到中国。深切体会到学习汉字困难的他在同伴郭居敬的帮助下着手制订了了一个拼音系统并予以规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罗马字拼音方案,包二十六个声母及四十四个韵母。 我们可以发现,这套方案较为完备,大体与现行拼音方案接近,但标记的过多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对简洁性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多位西方传教士纷纷进行了用西方文字为汉字注音的尝试,影响较大的包括法国人金尼阁于所著《西儒耳目资》中提出的”利、金方案“、英国人威妥玛所创制的”威妥玛式拼音“,后者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深远,直到1977年联合国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拼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