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61起刑事错案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法宝引证码】 CLI.A.1224702?
原文链接: HYPERLINK /qikan/66c5f4e9e3e0efe3910471e62adde366bdfb.html \t _blank /qikan/66c5f4e9e3e0efe3910471e62adde366bdfb.html
错案是如何生产的? 基于61起刑事错案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期刊名称: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class?ClassCodeKey=37, \t _blank 《法学家》
期刊年份: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FilterItems.JournalYear=2017 \t _blank 2017
摘要: 刑事错案的生产机制,可被分解为两个关键的步骤。第一个步骤是“构造故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由于认知系统中的系统一的自发作用,侦查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和锚定性偏差,这些认知偏差是导致刑事错案的直接诱因。第二个步骤是“证实(伪)故事”,在刑事错案中,侦查机关偏爱运用刑讯逼供手段来证实“犯罪故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这是“过度自信效应”“展望理论效应”和“沉没成本效应”作用的结果。
作者: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author?author=唐丰鹤 \t _blank 唐丰鹤
分类: HYPERLINK /journal/articlebyclass?ClassCodeKey=,04 \t _blank 刑法学
中文关键词: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刑事错案 \t _blank 刑事错案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认知心理学 \t _blank 认知心理学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认知偏差 \t _blank 认知偏差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刑讯逼供 \t _blank 刑讯逼供 HYPERLINK /journal/findarticle?ExtCondition.InfoKeyword=心理学故事 \t _blank 心理学故事
期号: 2
页码: 1
刑事错案一度是我国法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大量的文章关注了刑事错案的生成原因:既有刑讯逼供、强迫作证、忽视相反证据、证人指认错误、轻视律师辩护意见、办案人员作有罪推定等直接原因,也有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命案必破”的政治压力、不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的刑事诉讼结构、不理性的媒体与民众压力、捉襟见肘的办案经费等外部环境因素。[1]还有学者率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刑事错案的成因。黄士元在《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一文中指出,是各种心理偏差,如“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后见偏差”(hindsight bias, know-it-all-along effect)、“正当理由腐败”(noble cause corruption)等心理效应造就了刑事错案。[2]遗憾的是,自黄士元的上述文章发表以来,似乎并没有引发更多的讨论。为了补充和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本文以法律事实的认定为中心环节,以61起媒体披露的刑事错案为样本,[3]采取一种不同于黄士元上述文章的认知心理学视角——具体来说,是以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 Tversky)等人所揭示的认知偏差为视角——来分析造成刑事错案的产生原因,并尝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一般性的法律事实认定图景 案件的裁判取决于事实。事实素有自然事实、证明事实、法律事实之分。自然事实,即客观事实,是既存的已发生的事实;证明事实,是通过各种手段所证明的事实;法律事实,则为法律规范所评价的证明事实。[4]发现事实真相一直是法律事实认定的最高鹄的,而这个事实真相,也就是所谓的自然事实。但是悖难之处在于,除非机缘凑巧,人类难以知悉自然事实的全貌。人类只能根据自然事实的一些片鳞半爪的线索,在思维中进行想象性建构,建构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5]我们把这个故事称为心理学事实。所谓的证明事实、法律事实,都是在心理学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事实上,许多证据往往是根据心理学故事来搜集和寻找的,也只有当这种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吸入贫铀粉尘的肺灌洗技术研究进展-医学参考报.PDF
- 吸收塔再生塔溶液循环泵冷却器分离器.ppt
- 吸气性呼吸困难.PPT
- 吸附剂颗粒间之热传对一个具鳍管吸附器之多床吸附式热泵性能之影响.PDF
- 吸热3非晶体熔化的规律-尚志珠河初级中学.PPT
- 吸附性微粒增强气液传质的一维非稳态非均相模型!.PDF
- 吸附状态下钉螺起动流速的试验研究.PDF
- 吸附解吸研究方法.doc
- 吹扫捕集分析挥发性石油烃类物质.PDF
- 吹瓶和灌装-SMI.PDF
- 基于CSR大体积进样技术和GC-NCIMS测定复杂基体-现代科学仪器.PDF
- 基于DNA损伤修复的分子靶向治疗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篇章王东第三.DOC
- 基于DNA纳米结构的别构效应综述-同济大学学报-上海应用物理.PDF
- 基于ESOP最大加权输出相容类的可逆电路综合方法-电子学报.PDF
- 基于GEM探测器的阻性阳极读出方法研究-IndicoIHEP.PDF
- 基于HS·SPME-GC-MS法的超高压处理牡蛎肉中-食品与发酵工业.PDF
- 基于JKR粘结模型的蚯蚓粪基质离散元法参数标定-农业机械学报.PDF
- 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研究高精料日粮对锦江黄牛瘤胃菌群的影响.DOC
- 基于Mie散射光强的多角度动态光散射复合角度加权方法.PDF
- 基于PLC的双向地衡无人值守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最近下载
- 年产5000吨虾滑工厂设计.docx
- 5.2薪火相传有继承+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二法律与生活.pptx VIP
- HJ 847-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水泥工业.pdf
- 【川味火锅底料的生产工艺及工厂设计(附图)11000字】.docx
- 2023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行业蓝皮书.pdf
- 焚烧炉OG200CS.pdf
- 1.3信息系统应用 课件: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pptx VIP
- 附录B-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换算表.xls VIP
- 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及编程.doc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竞赛题(配套练习(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