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史(2)(上)__本书编写组.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远古暨三代习俗史 本卷提要 人类社会是习俗诞生与发展的温床和摇篮;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毫 不例外地伴生有习俗。本书利用大量考古发掘文献和材料再现了中国远古暨 三代习俗——涉及社团、生产、生活、婚姻、丧葬、宗教礼俗等种种历史现 象的风貌。透过这些现象,不难发现中国远古暨三代各类习俗历史的主要发 展倾向和特点。 一、远古暨三代习俗概述 (一)习俗与习俗学 1.习俗的基本定义 习俗,顾名思义,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 作習,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东汉学者许慎将习字解释为 “数 ① 飞也” ,即练习或学习飞行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习字随着人类社会文 化的发展,在本义基础上又演变出多种重要含义,习惯、习性便是其中的一 种。 《礼记·乐记》说:“五年视博习亲师”,学者解释其中的习字含义是 “常也”。常即经常、惯常。经常、惯常自然成为习惯,这便是习俗的习的 基本定义。俗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铜器铭文《卫鼎》等)。《说文解字》 说: “俗,习也”。这是用转注的方法来解释俗字的含义,表示俗与习在意 义上具有同一性的一面。《周礼·大司徒》疏说:“俗,风俗也”;《荀子·富 国》注说:“俗,谓民之风俗也”;《吕览·长攻》注说:“俗,常也”; 《周礼·大司徒》注说:“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根据以上解释可知,俗的 意义与习字相近或相通,确切而言,便是风俗的意思。习与俗连文合并成习 俗一词,大约始自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荣辱》说:“是注释习俗之节异 也”;《春秋繁露·王道通》说:“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战国策·赵 策》说: “常民溺于习俗”。按古代经史学家的解释,前述文句所见的习俗 一词,均是风俗习惯的意义。 综合前述解释和实际情况剖析,可以认为,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 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这 亦是习俗的基本定义。 2.习俗的实质和内涵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千山万水,山民渔夫,万 水千山,千家百姓。千城万村,市民乡人。这便是国情人情的历史与现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时代,一个阶段崇尚一种或多种风气,不同时代, 不同地区,不同的氏族、民族,形成和流行各异的习俗。同一时代、同一地 区、同一氏族、民族或家族中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阶层的人群或成员,除 了共同拥有一些互通的习俗外,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互异的习俗。 倘若纵观一下中国古往今来的世态人情,官风民情,就不难看出,习俗 原来是一种无形的但却经常伴随在人类身边的意识行为。无论古代的酋长、 帝王将相、豪门贵族、氏族或民族成员、黎民百姓,抑或近现代的国家元首、 政府要员、各界人士和普通公民,经年累月,约定俗成,相演相嬗,其一言 一行都毫不例外、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习俗的制约、影响或支配。古代 中国州、郡、县、府、道等等地域划分和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民族泛 称,现代中国的省、市、县、乡等行政区域划分和北方人、南方人、北京人、 东北人、老广、老表等等人际称道,诸如此类,无一不包含有很深的习俗缘 由。 习俗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意识行为或状态,人类借助它可产生无形的 ①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年影印本,第74 页。 精神和有形的物质。可以说,习俗是一种自始至终贯穿在人类文化全过程的 历史和现代的意识行为。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宗教的、 人文地理的、文学艺术与科技文化的等等所有社会各部门、学科和领域,都 必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风气或行业规矩与习惯,这些风气、规矩或习惯, 质言之便是习俗。这些习俗公开地或潜移默化地被作用或反作用于各个领域 的各行各业,这便构成了习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视习俗的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了解、掌握并驾驭习俗的特性,审时度势,巧妙地借助习俗的力量,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或事半功倍的实效。 习俗与风俗,一般而言,是同一概念的意识行为。所谓风俗,东汉学者 应劭 《风俗通义·序》说:“风者,天气有寒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 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象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

文档评论(0)

七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