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咏桃诗歌的发展轨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咏桃诗歌的发展轨迹..doc

唐代咏桃诗歌的发展轨迹 桃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学题材,历来是文 人习于描写和歌咏的对象。咏桃诗歌是中国咏物文学中的重 要门类,滥觞于南朝。然而,由于社会审美等文化因素的影 响,南朝咏桃诗尚处于萌芽期。之后,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文 学转变的春风,这个转变在享祚短暂的隋朝并没有到来,虽 然出现了孔绍安的《应诏咏夭桃》诗,但由于孔绍安由陈入 隋,其诗仍有齐梁文风的遗响,所以,隋代还是咏桃诗歌发 展的过渡期。文学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结合,终于在 唐代迎来了万般红遍的咏桃诗的春天。唐代的咏桃诗呈现出 这样两个方面的特征:1.桃花题材作品的数量多,且集中在 中、晚唐。2.桃花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表达范式也取得了突破 和演进。下面,本文将以此为纲,阐释这些特征的形成和表 现。 一、桃花咏桃诗歌作品数量 唐代咏桃文学的兴盛一个最直观、有力的表现是专门咏 桃的作品较前代大幅增加。据笔者统计,《全唐诗》五万多 首诗歌中,内容中包含“桃”的诗歌约有1600首,而其中 有161首专题咏桃诗歌,其中初唐18首,盛唐12首,中唐 66首,晚唐65首。不仅如此,咏桃诗人的队伍也是庞大的, 唐代有83位诗人写过专题咏桃诗歌,其中,白居易就写了 9 首专题咏桃诗,是唐代咏桃最多的诗人,李商隐8首,顾况 8首,刘禹锡7首,杜甫6首,韩偃5首,韩愈、张籍、韦 庄、刘长卿分别4首,元稹、杜牧、温庭筠、释皎然分别3 首。这些作品的数量绝对数字虽然不大,但较之唐前的寥若 晨星般的5首咏桃诗、甚至4篇文和赋,数量上已呈增加之 势自不待言。 又据统计,《全唐诗》中,咏物之作多迗6021首,加上 中华书局1993年版的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的728 首,一共是6798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 1455首,晚唐3356首。①这一数据与唐代咏桃作品在各期 的分布大致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说唐代是咏物诗发展的新时 代,中、晚唐则又是唐代咏物诗的集中时代,也是咏桃诗歌 的兴盛、成熟时代。 二、唐代咏桃诗的发展 咏桃诗歌在唐代走向了兴盛,并渐趋成熟,然而,在各 个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审美视野、艺术表迗方式等方 面都存在一个渐渐发展的过程。本文将以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为时段,分析这一渐变过程,以求理清咏桃诗歌在唐代 的发展脉络。 1.初唐咏桃诗 初唐咏桃诗包括10位诗人的18首作品。由于这些诗人, 如李峤、徐彦伯、赵彦昭等的身份都是宫廷文学侍从,其咏 桃诗,多作于春日侍从游赏或宴饮场合,且多是奉和、应制 和同题共咏之作,诗歌风格具有宫廷色彩,艺术上更多承袭 六朝。代表作是李峤百咏之一的《桃》,但也只是机械叙述、 刻板图写:“独有成蹊处,鞭华发井旁。山风凝笑脸,朝露泫 啼妆。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峤云:“李巨山咏物百二十首, 虽极工切,而声律时有未调,犹带齐梁遗习。”②这是从声 律方面对李峤百咏的评价,其实内容上也是齐梁文风的延续, 总之,这一时期的咏桃作品多数没有个人情感、没有寓 意和深刻思想内蕴,这也是咏物诗发展史上的必经阶段,是 唐代咏物诗发展轨迹上的重要一点。 2.盛唐咏桃诗 王夫之《姜斋诗话》曰:“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 之作。”③盛唐咏物诗向着即物迗情、深婉蕴藉的方向发展。 咏桃诗就是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走进了盛唐,走向了成熟。 盛唐咏桃诗人主要有贺知章、王维、李白、杜甫,以杜 甫艺术成就最高。王维对桃花的歌咏主要以“桃源”意象体 现出来,其代表作《桃源行》不是以描写桃花之美见长,而 是以对“仙源”境界的憧憬著称。语言生动、风格绮丽缥缈, 体现着少年时代的王维富艳的才情和对恬适自在的神仙世 界的追求,因而,有着浓郁的主观个性色彩,陶渊明《桃花 源记》中的“桃源”意象在盛唐时代条件下充满了 “仙境” 的意义,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这是咏桃诗的发展的重要突 破。李白性格豪放,所以其咏桃诗歌极少着意于对桃花进行 细致描绘,而常常遗物貌而取物神,在与其他物象的对比中, 赋予桃花以深刻的人格形象内涵,如其《古风》在将“桃花” 与“南山松”的对比中赋予桃花以华而不实、毫无操守的反 面人格象征意义。桃花被赋予负面的人格形象意义并非由李 白开端,初唐王绩《春桂问答二首》中已有类似写法。这种 意义的发现与建立是基于桃花花期短暂的生物习性。桃花被 赋予人格象征意义的深刻文化内涵,这在咏桃诗歌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为盛唐的咏物大家,杜甫咏桃则有着与王维、李白不 同的审美、艺术角度。杜甫专咏花、木等的诗篇约为八十余 首,其中咏桃诗六首。诗歌对桃花刻画细致,寓托深厚。《江 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 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一簇”写出 了桃花之稠密,“开无主”点明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