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郑玄曰:“玉,圭璋之属。帛,束帛之属。言礼非但崇此玉帛而已,所贵者,乃贵其安上治民。”)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马融曰:“乐之所贵者,移风易俗,非谓锺鼓而已。”)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页。 (孔子)把“礼”的基础直接诉之于心理依靠。这样,既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规定为“孝悌”,又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这就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3、礼的实现 礼是通过被动约束才能达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就连有修养的君子都是靠礼来约束的(即通过约束才符合礼)。 如何获得礼 首先:“学”:“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向谁学礼呢?孔子认为,至少有两个对象。第一个对象就是文献典章制度:“君子博学于文”,“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文献典章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礼。 第二个对象是社会。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之中,社会总会不自觉地对人施加影响,人也会不自觉地从社会中学到一些东西。所以孔子特别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学而》) 礼是用一系列的名分来体现的。就是说,在礼的规定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都有不同的名分存在于社会。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安于自己的名分,不得有非分之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只有这样,百姓才不会犯上作乱,周礼才可推行,社会才能安定。 孟子礼学:重内 孟子将仁义礼智的根本归结为人之内在善性,为礼奠定了先天性的基础,这也是孟子对礼学发展的一大贡献。仁与礼都出自四端之心,故仁与礼,都是存心养性之必须。“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上》)礼之根本,在于仁义。礼为仁义之节文,故礼也需要重视。 四端 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对先秦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 孟子认为礼出于“辞让之心”或“恭敬之心”,他对礼学发展的贡献之二是对敬的阐发。孟子认为,敬非外在,而是内在的,所谓“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敬不是对外在的规矩或他人的敬重、恭顺之类,而是内心的虔敬或者说一种虔敬之心。孟子分敬为“下敬上”和“上敬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尊贵尊贤,其义一也。”(《孟子·万章下》)。 荀子礼学:隆礼 隆礼是荀子思想的核心,礼治主义是荀子政治学说的首要特征。《荀子》一书中,提到礼的地方达300多处,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礼是治国之本,为政的前提。荀子认为“国之命在礼”(《天论》),礼是国家命运之所系。“礼者,治辨之极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之,所以损社稷也。”(《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议兵》)。 第二,礼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而对财富进行分配的标准。荀子认为“礼者,养也”,是“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礼论》)。但养、给必须有“度量分界”,要有差别、有等级地进行财富的分配。“使欲必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就是为解决“欲”与“物”的矛盾,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与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矛盾而产生的。 第三,礼是系统性的等级制度。荀子认为“分莫大于礼”(《非相》),“礼别异”(《乐论》),礼就是“分”,就是“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就有称者也。”(《礼论》)“长幼有差”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贵贱有等”是超越宗法关系之上的政治等级,“贫富轻重皆有等”指的是财富分配上的“度量分界”。 第四,礼是社会成员一切生活行为的规范,是社会成员活动的规定界限和标准。荀子说:“礼者,表也。”(《礼论》)“礼者,人之所履也。”(《大略》)“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程以立数,礼以定伦。”(《致士》)“君子审与礼,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