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常州文人交游的研究
清代常州文人交游的研究
[摘要]清代常州文人的集群现象在江南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的,这得益于清代常州文人交游的兴盛。从与“毗陵七子”相关的文集中可以发现,血亲联系、诗社和文社、怡老会、修禊是当时常州文人交游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清代 常州 毗陵七子 文人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080-02
清代常州文人辈出,英才荟萃,而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毗陵七子”,这是常州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学人群体,主要成员有黄景仁、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吕星垣、杨伦等七人,他们交游甚密、相互唱和,在文学尤其是诗词方面留下了璀璨的史迹。《清诗流派史》①十分重视常州诗人的诗词成就,而“毗陵七子”就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清代经学大师毕沅曾赞誉道:“今毗陵钱文敏公以沉宏博丽之才,提倡后学,一时异才辈出,指出胜屈。而七子为最著,惊才绝艳,均齿齐名已二十年,其长者甫逾强仕,或入直承明,出为令长,抑亦盛矣。”②清代书法家吴育也羡慕赵怀玉“年二十余以诗文翰墨布人口,与郡中洪编修亮吉、孙观察星衍诸君有七子之目,一时交游之盛殆偏东南”③。
钱伯?s作为清代常州籍的书画大师对同时代活跃的同里文人曾经有过如下生动有趣的描述:
吾乡卅年前墨卷盛行,鲜究实学,士风大坏。自余姑子庄虚庵(庄?裕┠晔?五,即以诗文著声,刘文定(刘纶)尝谓当为吾常首屈一指。家叔竹(钱维乔)初继之,予以追附其间。然家叔以十五岁冠军入泮,制艺已造精深,予则未能也。虚庵长予六岁,家叔少予一岁,及后得管氏竹林(管世铭)、庄宝书(庄然一)、赵味辛(赵怀玉),互相切磋,不肯随俗。味辛订交时年十四耳。至予羁留都下十数年,闻家乡有七才子之目,为洪稚存、黄仲则、杨西河伦、徐尚之书受、孙渊如、吕星垣,味辛首列焉。洪则蒋心余先生赠诗有云:“万口争传洪礼吉”者也。渊如尊人抡元勋为余至契,渊如年十二,杂坐联句,应声云:“吾侪放浪百年后,仍作星斗归青天。”气概大是不凡。仲则善铁笔,或投之石,辄置之,在京师半日为予刻石三方。尚之亦晤于京师,尝持诗册属订,余为直笔,极为投契。余丁酉自京师,偕尚之旋里,获与洪杨诸君畅叙,诸君则深避嫌于七子之称也。稚存入都时,请余曰:“功名中若有一毫苟且,且即无以对良友,请识之。”杨系表亲,星垣为余姑子也。今七子中赵得中书,杨成进士,洪举人,徐中副车,余三人为秀才,余旋里后又得表弟蒋汉房云一,熟史学,工篆隶,深《易经》。其从弟松如、承曾学亦相似,特工制艺。庄印山宇逵,诗文成名家,精史学。诸子立行不苟,夜无杂梦,酒兴独豪。庄大久献可昔富于诗,忽弃之,读《周礼》成书,其从祖方耕宗伯亟赏之。洪稚存论其似蔡邑独断后注《春秋》。庚子同赴试金陵,归过黄天荡,狂风陡作,船几覆,同人失色,大久犹手持《春秋》一篇如故也。姑子董超然达章少不好文,至二十许,方笔忽奇突,学诗半年,蓦入杜、韩之至,今在京师。前得徐尚之书云:“董超然学业有成,纪晓岚少司空、程鱼门编修诸先生甚垂之。”杨君六梦府早成孝廉,工骈体,翁覃溪学士推为徐庾后身,此数子说吾邑中未易才也。顾余自束发以来,所服膺弗释者,有汤宾鹭修业三丈,孝行克修,熟理学源流,《明史》年月甲子,皆考订无误。制艺直逼罗艾,诗赋余技,亦足睥睨一切,著书甚夥,不肯示人,唯余得览观焉。年五十余犹然。从子纬堂(汤大奎)亦当日墨卷名家,特工诗古文词者也。兰楣同学出此册索书,因见纬堂诗话,旧雨兴怀,为录数则,则又举里中所知缀其后。兰楣少负隽才,他日气类之感,安知其不有合也。时乾隆癸卯正月谷旦,钱伯?s记。④
他的叙述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将当时常州文人的社会关系和交游状况绘制地栩栩如生,文人专长各有特色且多才多艺,而“毗陵七子”的身边总是浸染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也是清代常州文士辈出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毗陵七子”成员都与其他密切交游的文人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血亲关系,甚至彼此之间就有着亲戚关系。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清代常州文人交游的一个基本特征。文人的血亲关系来源于文化世家大族的姻娅联结,宋朝就逐渐形成的宗族社会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达到极度繁荣,时代姻娅的联系有助于巩固延续宗族的名望、扩展发扬宗族的影响。常州的文人大多依托于所出身的文化望族,而彼此之间的血亲联系为清代常州文人的交游奠定了便利的基础。
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清代常州府,翻阅当时的文人笔记就可以发现,关于文人集会的相关记载也尤其丰富,这也是常州文人交游网络进一步拓展的平台。“毗陵七子”就最早得名于乾隆三十九年无虚日的“文燕往来”。《论语?颜渊》曰:“君子以文会友。”这种才人聚会、以艺交游的方式就叫会文。文人集会现象在文化史上贯穿始终,至唐宋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定制,在明清两代达到了顶峰。
文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