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的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的研究

清代翻译庶吉士制度的研究   摘要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翰林队伍结构的作用有限。本文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脉络进行考证梳理,并探讨其功能。   关键词 清代,翻译庶吉士,选拔,培养,散馆   中图分类号 K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20-0014-04      关于清代庶吉士制度已有多人进行研究,但对翻译庶吉士则没有专门研究。本文对翻译庶吉士的选拔、培养、任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翻译庶吉士的选拔      庶吉士制度始于明代,清承明制,并在清后期另设翻译庶吉士制度。翻译庶吉士是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出来的。清代贯彻“清语骑射”国策的做法之一是设立翻译科,其对象是满洲、蒙古、汉军士子。仿照文举(相对武举而言),翻译科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而实际执行时仅乡试、会试二级。《八旗通志》在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翻译举人名单之后,有按语:“是年,始开满洲翻译科。”雍正年间共举行了五科翻译乡试,由于应试人数不足,就没有举行翻译会试。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辛卯,“谕:今年翻译会试,取中二十二人。虽从前有照例殿试之议,但此科人数甚少,不必举行殿试,俱著赐进士出身。吏部带领引见,候朕酌量录用,其优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学习行走。”此科之后,每科翻译会试取中人数均在二十二人以下(见附表)。由此,有清一代没有举行翻译殿试,而均是将翻译贡士直接赐为翻译进士。乾隆帝规定:翻译进士一般用为六部主事,其优者以六部主事即用,次者在主事上学习行走。可见,翻译进士的仕途不广。   鉴于翻译进士仕途狭窄,八旗翰林又难过大考之关的局面,道光帝决定改变翻译进士的出路和大考八旗翰詹官员的做法。清代大考,也称作“考试翰詹”,即考试翰林院、詹事府三品以下官员。大考,考诗赋,对由一甲、庶吉士出身的翰林,大考尚是一大难关,对于“外班翰林”更是难以逾越过的关卡。内班翰林与外班翰林均是对八旗中的翰林人员而言,由一甲进士、庶吉士出身的八旗人员进入翰林称为“内班翰林”,而由其他出身的八旗翰林官员称作“外班翰林”。由外班进入翰林的八旗官员,往往经大考被甩出翰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五月初九日,道光帝诏谕:“向来翰詹衙门遇有满洲翰林缺出,先尽内班升用,内班无人,例用外班充补。及至考试,诗赋多非素习,以致未能前列,充补后旋即改官,殊非造就人才本意。因思翻译为满洲本业,均应随时学习精熟,毋稍荒废。现在每科翻译会试获隽者,止用部属,升途较隘。若将此项人员转入翰詹衙门,令其专心学习翻译,与各员一体升转。遇有考试翰詹之年,即照向例考试翻译,免致舍其所长,用其所短,似足以收实效。其应如何分缺录用之处,著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吏部妥议章程具奏。”      遵从道光帝的谕旨,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吏部讨论后,上奏拟定的九条章程。道光帝审阅所奏章程之后,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初四日,降旨:“依议。”大臣们上呈的九条章程的第一条就是提议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每科翻译中式进士引见,简用庶吉士。下科散馆,按本科覆试一二等者授职编修,三等授职检讨,作为内班。论俸升用,俸同者以等第名次为先后。遇考试翰詹之年,仍令专考翻译。”   六天之后,即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丁巳(初十日),内阁、翰林院带领新科翻译进士引见。得旨:“桂丰、广凤、勒尔精阿、伍忠阿,俱着以庶吉士用。佛尔果春、昆玉、祥成、伊济斯浑赛卜哲讷、舒庆、锦祥。俱着以六部主事用。”(见附表)这是选拔翻译庶吉士之始。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应共举行二十六科翻译会试,据《清实录》和《上谕档》能确知实际举行了二十三科翻译会试,这二十三科中仅同治十年辛未科、光绪二年丙子恩科、三年丁丑科三科没有选拔翻译庶吉士。从光绪六年之后,每科均选拔翻译庶吉士(见附表)。可以说在清后期,选拔翻译庶吉士已经制度化。      二、翻译庶吉士的培养和任用      对于庶吉士的培养,皇帝钦派大教习负责。由于大教习一般只有二人,而且一般不是专职教习,仅靠此,难以达到培养庶吉士的预期目的。为了加强对庶吉士的培养,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开始,每科另派数名小教习,具体负责庶吉士的学习,而大教习往往只对庶吉士进行考课。雍正八年停止派小教习,乾隆十年“复选小教习,如庚戌科以前定制。掌院暨教习庶吉士之大臣,于见任读、讲、修撰、编、检内选。”此后派小教习成为定制。道光二十七年奏准:“今翻译进士以庶吉士录用者。与翰詹各员一体升转。嗣后翻译庶吉士应与文进士改庶吉士各员,一体在馆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