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察传》.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察传》

察 传 吕不韦生平 出身:战国末年,卫国倒爷 投资:子楚质赵,奇货可居 发家:子楚即位,封侯文信 鼎盛:政立为王, “仲父”相邦 武功:攻取周土,并国立郡 文治:养客三千,主编《吕览》 式微:嫪毐叛乱,免相归还 命归:复命迁蜀,恐诛饮鸩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 1.杂家是怎样的一种学派? 一、初识《吕氏春秋》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 ——《汉书》 2.《吕氏春秋》成书由来? 一、初识《吕氏春秋》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号曰《吕氏春秋》。” ——《史记· 吕不韦列传》 2.《吕氏春秋》成书由来? (1)吕不韦所生活的时代,各国权臣名士竞相养士,吕不韦不甘落后,也养客三千。秦国兵力强大,不缺武士,故吕不韦多养文士。 一、初识《吕氏春秋》 2.《吕氏春秋》成书由来? (2)吕不韦羡慕荀子等人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就命令门客将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撰文献上,最后经过遴选、归类、删定,综合成书,取名《吕氏春秋》。 一、初识《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吕不韦列传》 3.一字千金 一、初识《吕氏春秋》 1. “察传”解题 审察传言。对外界、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言论要多加审查、仔细辨析。 二、课文研析 2.内容解读 二、课文研析 【段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得言:听到传闻的话 (2)数传:多次辗转相传 (3)玃:大猴子 【段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4)所以:……的原因 (5)大过:过,作动词;犯大错 2.内容解读 【段一】亮出中心论点,传闻不可以不审察,否则就会犯下大错误。 二、课文研析 【段二】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闻管子于鲍叔, 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齐桓公 齐桓公 楚庄 楚庄 吴王 吴王 智伯 智伯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 孙叔敖、沈尹茎(即沈尹筮)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国语》 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灭吴》 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智伯:春秋晋哀公时的权臣,和韩、赵、魏并称为晋国的四大家。 赵襄子:春秋时晋国的大夫,晋卿赵衰的后代,世袭为卿。 张武:智伯的家臣,他劝说智伯纠合韩、魏对抗赵襄子。 【段二】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闻管子于鲍叔, 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齐桓公 齐桓公 楚庄 楚庄 吴王 吴王 智伯 智伯 2.内容解读 【段二】从正反两面列举史实,对比阐明审察传言的重要意义。 二、课文研析 【段三】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1)熟论:仔细考察辨别 (2)其:代指传言 (3)于人:涉及到人 (4)即“以理验之”,用常情常理检 验传言 【例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例二】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例三】子夏之晋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