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球表面形态》.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 一、课标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材 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标分析 课程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重在通过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帮助学生从运动的、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变化,并进一步认识到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有一定认知水平 对地理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③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②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②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 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 难点: 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兴奋状态,强化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 教法:列表比较法、演示法、举列说明 讨论法、合作探究 学法:逻辑思维法、讨论分析法 (三)教学手段 多煤体教学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通过影音文件介绍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P36的后两段课文,观察教材“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10)共同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教师边演示边解释背斜、向斜、褶皱的概念:用一本书双手相向挤压,使其弯曲变形。) (视频动画演示背斜、向斜的形成过程) 问题1:一般情况下,背斜、向斜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认识褶皱 教师边讲解承转语,一边用两个粉笔盒做演示。 (播放断层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视频材料,并引导学生依据视频,思考问题。) 问题:断层两侧岩石的运动方向如何?两侧岩石若移动幅度很大,上升与下降部分分别形成什么地形?断层线上的岩石的抗侵蚀强度如何?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举列说明)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认识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7的活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合作与探究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1.读图2-11,想一想: (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亚欧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 (2)上述两个板块运动造成了什么结果?会使地形发生什么变化? 消亡边界 陆洋碰撞往往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碰撞形成山脉 提问: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还会形成那些地形? (用视频展示板块运动形成海洋,或教师讲解)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形成海岭(洋中脊)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马里亚纳海沟 岛 弧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红海 安第斯山脉 日本群岛 【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 冰岛 东非大裂谷 【巧思妙记】 死亡 老年 壮年 青年 婴儿 孕育 海洋? 人的一生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大西洋 太平洋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 提出问题:是否有更直观的证据证明,可能作为海洋最终归宿的山脉是由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呢?我适时给出几座山的景观图片,帮助学生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 【学生活动】 (二)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褶皱 向斜成谷 背斜成山 背斜山 ? 向斜山 向斜 背斜 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 褶皱→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断层 假如你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找石油、天然气、地下水,那么应该在何处找?请分析原因? (提示:从三者的密度等方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