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018
戊戌变法属于高层次的近代化活动,但其生命力为何远逊洋务运动呢? 维新运动缺乏阶级基础。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其人数要比其代表——维新派人数少得多。这使维新运动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运动来得快,消逝得也快。 张謇,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代表人物,状元资本家,甲午时与维新派已有共同语言,但在百日新政开始前就离开了维新派。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资生铁冶厂 维新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弱小,维新派实际上是由向资产阶级转化的知识分子和部分倾向改革的官僚组成。他们的思想理论还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表现在形式上陈旧、学术上武断、方法上激进。 郑观应 容闳 王韬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派组织上不成熟,康有为书生气太重,缺乏政治素养,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经验这一点上维新派远逊于洋务派,除了宣传外,其他工作做得很少,一旦厄运临头,便束手无策。当时社会舆论对维新派很轻视。 维新派的最高领导光绪皇帝权力极为有限,无法领导变法运动。 弱小的维新派得不到同盟者和群众支持。维新运动兴起之时,中国还没有面向大众的、与资本主义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事业,也基本上没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维新运动便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改革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支持。相反,反对改革的言行在当时有着很深厚的社会基础。 专题:戊戍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事件 日本 中国 欧人初来通商 葡萄牙人始至种子岛 (1543年) 葡萄牙人始至澳门 (1535年) 传教士开始东来 耶稣会士、西班牙人方济各(Francisco)(1549年) 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Mateo–Ricci)(1581年) 全面锁国 “禁海” 德川幕府全面锁国,严禁人员船只出海,违者处死 (1635年) 康熙皇帝重新“禁海”,出外留居外国者,“解回立斩” (1717年) 最早译述 西学 杉田玄白等译成《解体新书》 (1774年) 徐光启等译成《几何原本》 (1606年) 初次来使求通商被拒绝 俄国派使臣拉克斯曼到日本要求通商,不许 (1792年) 英国派使臣马葛尔尼来中国要求通商,不许 (1793年) 被迫开放 美国舰队以“立即开战”逼日本立约开国通商(1853—1854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压迫中国订约开放五口通商 (1840—1842年) 近代之前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势力的基本情势比较 资料来源: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中华书局,1985,第393页。 戊戌维新 明治维新 时间 19世纪90年代末 19世纪60年代末 国内阶级斗争形势 戊戌维新前,农民起义处于低潮。下层群众斗争主要是矛头对外的反洋教斗争,并受到清政府的利用。 明治维新前,农民、市民暴动此起彼伏。 统治阶级内部 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妥协,对内向汉族地主势力让步,依靠湘淮系镇压农民起义,使政权暂时得到稳定。统治阶级内部虽有洋务派、顽固派、清流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离心力不大。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形成了朝廷与幕府两大政治中心。强藩、下级武士普遍对幕府不满。 两国政治结构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地主制国家。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控制地方,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地方官随时被罢免、调动,难于形成离心力量。 封建领主制国家。幕藩体制下,有260多个割据的藩,每个藩的领主(大名)都拥有独立、世袭的军政实权,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 两国社会经济结构 在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下,自然经济瓦解很缓慢。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从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由地主、官僚、商人、买办投资新式企业而产生的,力量很弱。 在封建领主制度下,商品经济比较容易发展,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要快。由于国土小,资本主义萌芽密度大,形成了几个经济中心。城乡资产阶级尤其商人和豪农成为维新派的重要社会基础,支持改革。 国际环境 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日本,虽然为了抵制俄国的扩张,曾对中国维新运动表示同情并拉拢维新派,但始终未能给予实质性的具体援助。 19世纪60年代末,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太平天国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英、美曾积极支持日本维新势力。 (专题):戊戍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一、外源性(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