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课件(精).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灸疗法课件(精)

(一)隔 物 灸 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 操作方法 1、制作姜片:将鲜姜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4厘米,中间用针穿数孔; 2、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3、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4、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1、隔姜灸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2、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点燃灸之。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3、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壮。 (亡阳脱证不拘壮数,灸至病情好转,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为止) 2、隔盐灸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 回阳、救逆、固脱 3、 隔蒜灸 操作方法 1、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捣蒜如泥亦可); 2、定穴,把蒜片放在应灸的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 3、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4、灸5~7壮至皮肤潮红,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 清热解毒、杀虫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 (二)悬 灸 艾条灸 悬 灸 回旋灸 雀啄灸 温和灸 操作方法 1、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温和灸促进混合痔术后组织修复的临床研究 温和灸法治未病 适应症:慢性病、虚证。 1、温和灸 2、雀啄灸 操作方法 1、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 雀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雀啄灸治疗术后腹胀 雀啄灸治疗足跟痛38例 适应症:急性病、实证。 操作方法 1、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 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 左右回旋熏烤施灸。 适应症:筋脉痹阻、风湿痹痛。 3、回旋灸 以上诸法(悬灸)对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 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 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 灸治急性病。 操作方法 1、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 4、温 盒 灸 灸感、灸量及灸法补泻 一、灸感 概念 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 一般灸法:局部温热舒畅,温度经久不消,微微灼痛。可由浅达深,亦可循经传导。 化脓灸法:灸时灼痛难忍,灸后化脓留瘢。 二、灸量 概念 1、指施灸数量的多少。通过艾炷的大小、壮数来计算。 2、灸量原则 火足气至,适度而止。 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年龄、病情、施灸部位等因素考虑。一般直接灸用小炷或中炷,间接灸用中炷或大炷。 灸量不足,火候不到,就达不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施灸部位、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 灸量选择一览表 灸量 项目 小炷少灸 大炷多灸 性别 年龄 体质 女性、 儿童、老人 久病、体虚者 男性 青壮年 新病、体壮实者 施灸 部位 头面、四肢、胸背、肌肉浅薄处 腰腹、肌肉丰厚处 病情 风寒袭表、上实下虚 沉寒痼冷、脾肾阳虚、中风脱证、亡阳(亡阳者灸之不计壮数,直至阳气恢复为止) 三、灸法补泻 1.灸法补泻的原则: “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2.操作方法 补法:点燃艾炷,不吹其火,待其自灭。艾灸火力温和,持续时间长,渗透力强,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点燃艾炷,口吹其火,使其快燃速灭,促使邪气消散。 灸法治疗原则 1、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3、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4、凡病在上部者,肩隅、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5、凡病在下部者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