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系:吴小明 08(X)班 教案设计内容分配 08(X)班教案设计内容分配 案例3-1:“视觉的形成” 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看图,能看出九张脸,智商在180以上 游戏认识了大批高智商的同学! 让我们来研究神奇的器官----眼! P53 第一节 导入的技能 P115 导入的概念? 开场白,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的行为方式。 作用: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 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 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导入技能有什么功能? (1)及时集中注意。(2)有效激发兴趣。(3)明确学习目的。 (4)沟通师生情感。 导入既是传授知识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 练习 案例录像: 三、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1、温故知新,以旧引新型。 基本方法: 以熟带生:由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由旧原 理引入新原理。 讲评练习,概述旧知识,师生共同回忆: 例如:P118《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2、实例导入法 实例1、 讲授《生态平衡》河水的清-浊-清 3、故事导入法 实例1:鹿与狼的故事-《食物链》 实例2:P123 《性外激素》 4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 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5、讨论导入法 P120《叶的蒸腾作用》 6 直观教具导入法 一只鸡和一只鸽子,放手会如何? P122 《种子的结构》 7、直接引入法(适合高年级学生) P117例子:《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净化》 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8、数字导入法 (世界各国寿命) 美国 77、1 赞比亚 32、4 韩国 75、5 阿富汗 43、1 加拿大 79、3 老挝 54、5 日本 81、6 中国 71 从这组数字你发现什么问题? 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9、逻辑推理导入 遗传物质是DNA? 生命是物质的→遗传必然有物质基础→特点是什么? 亲代传子代→稳定性,连续性 一代一代传递→自我复制 适应新环境→ 变异 如何导入一节新课? 10 知识的衔接和转折(过渡) 不仅每一章、每一节有导入 每个内容、每个行动、每个问题都有导入 简单生硬的例子: “刚才我们学习了XXX,现在我们学习XXX” “刚才我们学习了动物细胞的结构,现在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 如何过渡? 导入形式的设计 概括起来有五种基本类型。 以讲导入。或讲述、或讲解、或讲演、 或讲析。 以读导入。阅读、朗读、泛读。 以议导入。提出问题、设悬置疑、引起 议论。 以练导入。做习题、讲评导入。 以看导入:看录像、投影、模型、挂图。 实例分析:七年级 课本P14-18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请阅读课文,熟悉课文 然后看实例 作业常见问题 掌握基本技能 态度认真,书写工整 问题 形式单一 :以旧入新 写作、书面标点的基本功不扎实: 语句不通, 标点符合不准, 语言欠简洁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导言一: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了解到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的。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那么,反过来想想,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同学评语? 导言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 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在 沙地上栽种植物,就能防风固沙”,这是一种什么生 态现象吗?1对!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个课题。 请你评价以上两个导言? 同学评语: 导言一运用了温故知新法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很好! 导言二更妙,能够利用设疑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 导言一: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没有了水一切植物、动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在干旱的沙漠中,植物、骆驼为什么能生存呢?难道它们不需要水就能生存吗? 人在漆黑的环境中中看不清身边的事物,可是为什么猫头鹰又可以在夜间捕捉老鼠呢? 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节课我们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你的评价? 同学: 想象丰富,用了设疑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新颖有趣! 老师: 制造矛盾,制造情景,提出问题 表达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