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告生物相似性药品查验登记基准
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
2015 年06月 12日修正
前言
隨著生物科技及製藥技術之進步,發展生物相似性藥品已成國際
趨勢,各國也陸續公告或更新該類藥品之管理及審查重點 。食品藥物
管理署 基於促進國人健康福祉之需要,為提供醫師及病人更多元化之
用藥選擇,乃參考國際醫藥先進國家相關管理規範,制訂「生物相似
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說明本署 對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審查原則及考
量重點,作為研發 生物相似性藥品之參考,並建立我國一致性及透明
化之審查 制度 。業者在研發該類藥品時,也可以向本署提出法規科學
諮詢。
本基準僅代表本署目前對於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基準之審
查考量,如果有任何符合替代方法或科學證據,或是 特別規定適用疑
慮,得檢具資料向本署提出個案討論。另外,本署亦保留額外要求技
術性資料之權利。
1
壹、總則
一、定義
生物相似性藥品為生物技術衍生之生物藥品,於品質、安全及療
效 ,與我國核准之原開發廠商之 生物藥品或( 參考藥品)相似。
二、訂 定本基準之目的
(一)說明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觀念
(二)概述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基本原則
(三) 提供生物相似性藥品查驗登記申請所需技術性資料的規
範,說明相關的科學考量,藉以協助產業界證實其所宣稱的
相似性。
三、基本原則
(一) 生物相似性研究的應用
1. 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複雜性較高 因此無法完全適用於化學,
學名藥的研究方法。生物相似性藥品的研究方法 應以全面
性比較分析為基礎。
2. 生物相似性藥品之比較分析,其科學原則係源自於生物技
術/ 生物性藥品製程變更後之評估與比較 (ICH Q5E) 。
3. 生物技術衍生藥品是否符合生物相似性藥品的資格,將依
照現今科技水準 (state of the art)分析技術的進展、生產製
程、臨床及法規執行的經驗來判定 例如( :界定相似性範
圍的可能性 ;或出現高靈敏度臨床指標與合適的試驗模
式) 。
4.高 純度的生物相似性藥品,因其特性可詳細分析,適用於
生物相似性的比較研究。
5. 性質上難以分析的生物技術衍生的藥品,不適用於生物相
似性的研究。例如 :從生物萃取的天然成分 ;或是只具少
數臨床試驗、法規 上案例不足的產品。
2
6. 生物相似藥品的使用方法及投予途徑應與其參考藥品完
全相同。若是生物相似藥品的劑型或賦形劑異於其參考藥
品,則需要詳加說明或執行進一步的研究。
7.為了加強療效而做的改變,並不符合生物相似藥品的研發
方式。
8. 對於產品安全性及療效的要求,端視產品而定。因而,所
需之非臨床及臨床試驗資料,應視個案而定
9.為了幫助藥物安全監測的執行,應該明確鑑別與標示病患
使用之藥品,尤其更應詳加記錄其商品名稱與製造批號。
(二) 參考藥品的選擇
1. 參考藥品(R)的選擇有以下兩種方式 ,但 生物相似藥品不
得作為參考藥品 :
(1)若同主成分在國內有多張許可證,則需選擇其中一張
許可證作為參考藥品。
(2)若同主成分在國內僅有一張許可證,則需選擇此許可
證藥品作為參考藥品。
2.選定參考藥品 (R)後,應於生物相似性藥品研發過程中全
程使用此選定的參考藥品進行比較性研究。然在某些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泥石流灾害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PDF
- 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什么需要单独-PaulsonInstitute.PDF
- 中国特大城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PDF
- 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然资源学报.PDF
- 中国财政分权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1.PDF
- 中国西部及其邻域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PDF
- 中国铀矿地质勘探和开采作业职工的三十年健康评价及-OSTIGOV.PDF
-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化与城群发展特征研究-复旦大学.PDF
- 中央空调水处理药剂水处理药剂-超纯水设备中水回用系统废水处理.DOC
- 中学生从食物摄取氯丙醇的情况-CentreforFoodSafety.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