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今古文經之爭 秦末漢初之學術 先秦典籍經秦火及秦末之戰爭後,民間及政府的藏書,蕩然無存。自漢惠帝除挾書之律,文帝廣獻書之路後,研究經書的風氣漸次開展。 至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置五經博士,遂有十四博士並列學官。當時十四博士之經傳,皆以當時流行的「隸書」寫成,故為「今文經」 《漢書藝文志》曰:「武帝末,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文字也...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 今文家始於戰國至漢初的齊學,善言天人之性,有陰陽家的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強調「天人感應」,又作《春秋繁露》,根據陰陽家的學說思想來解釋儒家經典,建立一套神學的世界觀,使儒家學說蒙上濃厚的宗教色彩 一般學者爭相效尤,蔚成風氣。至西漢未年,更出現了所謂「讖緯」。 相爭原因 今文勢盛 古文興起 政治利益 (一) 第一次爭論師丹vs劉歆 劉歆於成帝時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立於學官 消極方面﹐今文經傳是殘傳東西 在積極方面﹐宣傳古文經傳的可靠 博士們說今文經傳是完備的﹐並攻擊古文經是偽託的。 師丹奏劉歆:「亂改舊章﹐非毀先帝所立。」 譽之者—孔學功臣,孔劉並稱(章炳麟) 譭之者—孔學罪魁,新學偽經(康有為) 歆懼誅出補吏 王莽當政,與劉歆相好,就憑籍政治力量把《古文尚書》、《周官禮》、《左氏春秋》與《毛詩》同列入學官 廖平《今古學考》 「今學祖孔子,主王制;古學祖周公,主周禮;今學為孔子晚年之說,古學為孔子壯年之說;今為經學派,古為史學派,今出於齊魯,古出燕趙;……」 (二) 第二次爭論 光武時韓歆上疏﹐欲使《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議 范升反對,遂與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辯難。 陳元聞之﹐乃闕旨上疏﹐范升復與陳元相辯難。光武卒立左氏學。太常選博士四人﹐陳元為第一人﹐並用其司隸李封 及李封病卒﹐左氏復廢。於是第二次爭論也終於以似有結果而無結果作罷。 (三) 第三次爭論 章帝建初元年﹐詔賈逵入講﹐令賈逵自選十二個高材生授予《左傳》。 章帝時對古文經學並不排斥漠視 今文學家李育習《公羊傳》﹐作難左氏四十一事。 章帝建初四年﹐大會諸儒於「白虎觀」﹐李育VS賈逵﹐一番辨論﹐結果輯成了《白虎通義》一書。 章帝詔令諸儒古今文兼習並蓄﹐古文經之地位又再得以提高。 (四) 第四次爭論 桓、靈帝時﹐今文經學家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詁》﹐追述李育之意﹐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以難《穀梁》、《左氏》二傳。 鄭玄作「鍼膏肓、發墨守、起廢疾」﹐以難何休。 」 何休:「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西漢---今文經全盛期 至劉歆出,以周官為周禮,託之周公,引左氏解春秋,以陵公穀 東漢---古文經全盛期 東漢末,王肅出,偽造古文尚書、孔叢子、孔子家語、為其聖證論以難鄭玄 古文經大師 毛詩衛宏 左氏春秋賈逵.服虔 五經許慎 三傳異同馬融 鄭玄遍注群經,融合今古文經,刪改繁誣,刊改漏失,破家法規限 今古文經異同 深淺--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受命改制 以公羊春秋為主 重視家法及微言大義 主張經世致用 專憑記憶墨寫,不足信 今存儀禮、公羊、穀梁及小戴禮記、韓詩外傳。 緯書,以為孔子微言大義間有傳者。 先後--易書詩禮樂春秋 孔子--史學家 以周禮為主 重視家法及訓詁 主張復古改制 被指全由劉歆偽造 今存毛詩、周禮、左傳。 ?斥緯書為誣妄。 結果 兩派漸趨調和: 章帝時的白虎通義 靈帝時的熹平石經 今古文派之調和 東漢學官﹐仍為今文經﹐民間研究古文經學者輩出﹐今文經因盛談陰陽五行、讖緯之說﹐充滿迷信色彩﹐有識之士不滿。 東漢時的馬融、賈逵、許慎等﹐主張研訓古通大義﹐同時反對讖緯;在政治上主張復古﹐漸盛行於當時。 鄭玄時已見調和。他初事第五元﹐後事張恭祖﹐當時學者﹐苦於今文繁瑣﹐又敬服鄭氏經術博洽﹐多以為宗﹐ 鄭康成集漢代今古經學之大成﹐且成為一代宗師﹐使今古文兩派得以調和。 至靈帝熹平四年﹐立「熹平石經」﹐於是五經文字也有定據。 今古文之爭始於劉歆﹐中經《白虎通義》的調解﹐最後到鄭玄註經。今古文的爭論才告平息。 李斯與董仲舒影響比較: 李斯--焚書坑儒,盲目地毀滅文化 董仲舒--獨尊儒術,有意識地統制文化,把不利統治者的文化定為邪辟之說 劉歆與王肅比較 劉歆-偽亂古經,如以周官為周禮,託之周公;引左氏春秋,以陵公穀 王肅-偽造古文尚書、孔叢子、孔子家語,為其証論以難鄭玄 劉歆-啟今古文經之爭 王肅-今古文混合之局 劉歆-依附王莽 王肅-依附司馬氏 影響 文字學大盛 捏造偽書 經世致用 退步史觀 清代樸學 今古文經完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