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松其)药论五则》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论四则 贺 松 其 教授 医学博士 中 医 药 学 院 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尤其注意成语典故(其出处、意义以及在课文中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现象 3.熟悉药论的内容、形式及写作特点。 一 白矾 了解【雷公炮炙论】的作者、内容、版本流传情况 熟悉古代中药的炮炙方法 掌握课文中白矾的修制方法及工艺流程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典故 1 关于作者 作者雷敩,南朝宋时人,医药学家,非黄帝时之雷公。自称内究守国安正公,或是官名,生活在公元五世纪。 2 关于内容 所撰《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药物加工制作的专著,共收载药物三百种,论述了中药炮制前后,对真伪、优劣药材的选择,修治和切制,文武火候的掌握,醪醯辅料的取舍,操作工艺的流程,中药饮片的贮存以及炮制作用、注意事项等等。 书中涉及到的炮制方法有炮法、炙法、炒法、焙法、煨法、煅法、蒸法、煮法、浸、飞、去芦、去足、制霜、制膏、酒制、蜜制、药汁制等等。 广泛地应用辅料去炮制药物,并对辅料的比例作出了规定,如“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书中内容丰富,记述详尽,正如敦煌出土的《五藏论》所云:“雷公妙典,咸述炮炙”,是中医古籍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影响很大,历代本草学中有关炮制、修事项下的炮、熬、煮、炙,多引据于它,并奉为准则,沿用至今。 原书由于年代久远,早已亡佚,其内容散见于历代本草。 3 版本流传 原书已佚,内容散见于历代本草,其中【证类本草】收录多达二百四十余种。 为什么【证类本草】收录之最多? 1.【证类本草】是完整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综合本草。(北宋唐慎微) 2.原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录了经史子集中的大量药学资料。 3.该书体例严谨,注意保留文献原来面目,因而保留了大量的药学史料。 4 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 同一方也,而炮制当否,利钝迥别。 大约姜制者宜发散, 盐制者走肾而软坚, 醋制者注肝而止痛, 童便制者去劣性而降下, 米泔制者去燥性而和中, 乳制者润枯生血, 蜜制者甘缓益之, 4 古人对炮炙意义的认识 陈壁土制者窃真气骤补中焦, 麦麸皮制者抑酷性不伤上膈, 乌豆汤、甘草汤渍曝者并解毒平和, 羊酥油、猪脂油涂烧者皆渗骨易碎。 凡去瓤者除胀,抽心者除烦。 此类甚多,亦不可不知也。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下卷十五) 5 现代炮制之法 1 修制:纯净处理,粉碎,切制 2 水制:漂洗,闷润,浸泡,水飞。 3 火制:炒,炙,煅,煨,烫。 4 水火共制:煮,蒸,淬。 5 法制,制霜,发酵,发芽。 6 白矾概说 1处方用名:白矾,明矾,矾石,枯矾 2功效:解毒杀虫,止泻止血,祛痰开窍 3应用:A 用于痈疽疮毒。 B 用于久泻便血,崩漏带下。 C 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痰盛。 D 用于脱肛、子宫脱出。 4用法用量:可生用,亦可煅用,煅用则收涩之力尤强。入丸散服,1~3克,外用适量。 内容发挥 1 “石蜂窠” 系蜂窠之一种。 《本草纲目》卷三十九《露蜂房·集解》引雷敩曰:“蜂房有四件:……二名石蜂窠,只在人家屋上,大小如拳,色苍黑,内有青色蜂二十一个,或只十四个,其盖是石垢,其粘处是七姑木汁,其隔是竹蛀也。” 2 “水精” 即水晶,又称水玉、石英。 《本草纲目》卷八《水精·释名》:莹澈晶光,如水之精英,会意也。 《山海经》谓之水玉,《广雅》谓之石英。 3 “以来” 谓有馀。 《太平广记》卷七十四引《仙传拾遗·张定》:“即提一水瓶,可受二斗以来,空中无物,置于庭中。”又卷二百零五引唐代刘恂《岭表录异·铜鼓》:“鼓面圆二尺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以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 4 “六一泥” 即蚯蚓泥。 《本草纲目》卷七《蚯蚓泥·释名》:“蚓蝼、六一泥。” 又同篇《附方》:“咽喉骨哽。五月五日午时韭畦中,面东勿语,取蚯蚓泥收之。每用少许,搽喉外,其骨自消。名六一泥。” 5 “了” 谓“结束”义。 《广雅·释诂四》:“了,讫也。” 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了部》:“凡收束谓之结,故曰了结。” 东汉王褒《童约》:“晨起早扫,食了洗涤” 6 “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