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鞅(约前390~338),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秦孝公下令求贤 三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迁《史记》 赵 韩 魏 1、商鞅身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2、商鞅辗转来到秦国,何以能受秦孝公 的重用成为秦国政坛的主角? 3、商鞅轰轰烈烈运作并为之贡献生命的 变法改革又是些什么? 4、商鞅变法在历史上究竟起过什么作用? 思考: 权力集中 法家学说 民风质朴 (二)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迫切性 落 后 邻国削弱 士人游说 …………条件 …………机遇 时代的发展把商鞅推上了历史舞台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一)历史大环境: 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 (经济) 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 (军事) 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 (政治) 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 (文化) (二)秦国小环境: 1、地理环境:深居内陆,土地肥沃 2、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 3、有利因素: 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 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民风:质朴、尚武 迫切性 条件 其他:邻国削弱;士人游说;孝公雄心 机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商鞅入秦 商鞅 秦孝公 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 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 啊?尧(鸟)、舜(树)、禹(鱼),这是什么玩意儿。 大王:治理国家, 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 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 哈…啊…欠。 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 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主持变法。 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 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 治世不一道 ,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史记·秦本纪》 徙木立信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公布法令前,又立木于栎阳城南门,发告示称徙木之北门者,赏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商鞅克服重重阻力,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秦国获得大治。 “南门立木”,不仅达到了彰显秦国朝廷诚信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商鞅变法的舆论和民意基础,为变法措施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诚信基础。 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反映的问题: ①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②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③商鞅重视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卫人公孙鞅,素好刑名之学。秦王孝公知其贤招之以富秦。遂拜卫鞅为左庶长。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卫鞅定法制国,择都咸阳以迁之。太子驷不愿迁,且言变法之非。卫鞅怒曰: “法之不行,至上犯之,太子君嗣,不可加刑,若赦之,则又非法。”乃言于孝公,坐罪师傅,将太傅公子虔劓鼻。百姓闻之曰:“太子违令,且不免刑其师傅,况他人乎?”变法之令得以实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