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图片)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麻醉教研室 郑仲磊 主要内容 目的 通过掌握疼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达到理解病理性疼痛产生和部分常用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一、痛觉传递的基本路径 疼 痛的形成 二、疼痛相关解剖 感受器 初级传入神经纤维 背根神经节(DRG) 脊髓背角 丘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一)感受器 感受器: ●游离神经末梢 ●换能装置 刺激能量→神经冲动 伤害性感受器 也称痛觉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外周端 1、分类 按传导纤维分: Aδ纤维伤害性感受器和 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按功能的特征分: 高阈值机械伤害性感受器、有髓的机械-热伤害性感受器、C类机械-热伤害性感受器、温热伤害性感受器、C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 2、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 反复刺激→感受器敏感性↑ 3、伤害性感受器分布密度 内脏比皮肤低 4、 感受野:1根纤维末端分支所占的区域,即该纤维对外周刺激发生反应的部位。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 生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仅在炎症状态下才被激活。 组织炎症或损伤,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降低,可产生强烈的疼痛。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痛阈↓ 沉默性伤害感受器被激活后,在炎症前不反应的传入纤维,变得对各类机械刺激敏感。这种变化在炎症刺激后几小时发生。 多为C 纤维伤害性感受器。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传导纤维: Aβ大直径、有髓鞘、传导速度最快,低阈值机械感受器 Aδ直径小、薄髓鞘、传导速度较慢,低或高阈值的机械和温度感受器 C小直径、无髓鞘、传导速度最慢,高阈值机械、温度和化学感受器 (二)伤害性感觉传入纤维—Aβ、Aδ和C纤维 Aβ 纤维: 有髓、最快、局 Aδ纤维: 薄髓、较快、较泛 C 纤维: 无髓、最慢、泛 理论-临床:刺痛(快痛)、灼痛(慢痛)和酸痛临床表现差异? (三)背根神经节:一级神经元胞体 脊髓背角: 二级神经元胞体 (四)丘脑:各种感觉通路的最后中转站 (五)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主要起点 三、疼痛的周围机制 外周伤害性刺激致敏初级传入神经 初级传入神经纤维的离子通道异常表达 神经损伤后长芽 1、组织损伤后产生多种的致痛物质 ①.受损组织释放:缓激肽、5-HT、 组织胺、 ATP、 K+、 H+、酸性产物 ②.伤害性感受器释放: 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③.免疫细胞产生: TNF、IL、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④.受损局部合成:前列腺素、白三烯 2、致痛因子致敏初级传入神经可能机理 ①伤害性感受器致敏 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 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受器所产生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后,经该种感受器传入中枢的信号减少,上述抑制减弱,痛阈降低。 非甾体抗炎药镇痛机制 损伤/炎症组织中环氧化酶被激活,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前列腺素提高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局部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发挥镇痛作用。 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消炎镇痛药:生理盐水、局麻药、皮质醇激素。 镇痛机制主要为: ①稀释局部致痛物质。 ②局麻药止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带走致痛物质。 ③皮质醇激素抑制多种致痛物质的产生。 (二)、初级传入神经纤维的离子通道异常表达 ●外周神经损伤后Na+/K+/Ca2+通道异常表达→神经兴奋性↑ (三)、神经损伤后长芽 损伤的轴突发芽 成“神经瘤” 损伤的外周神经纤维成“假突触” 外周敏感化结果 外周敏感化—指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传入的刺激敏感性增加。 痛觉过敏 和痛觉超敏 四、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 1. 背角神经元敏化; 2.背角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 3.下行调制通路功能失调 4.背角结构重组 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性神经递质:①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②P物质(SP);③ATP。 (一)、背角神经元敏化 脊髓水平的中枢伤害感觉神经元 异常高反应性 ⑤胶质神经 初级传入神经元中枢端释放神经递质( P物质、兴奋性氨基酸等) 脊髓背角内阿片类药和钙通道阻滞剂镇痛机制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⑥神经免疫细胞 脊髓背角内环氧化酶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 镇痛机制 ⑥神经免疫细胞 (二)、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脱抑制 脊髓节段性和脑干下行性抑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作用于背角初级传入神经末梢和伤害神经元突触后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