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衔接调查的研究.docVIP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衔接调查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衔接调查的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衔接调查的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用人单位、就业管理部门以及毕业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我国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的主要做法,对已建立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并依据信息理论对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衔接;信号理论   一、 引言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其就业,不仅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个人幸福感,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5月31日,教育部网站显示全国的高等学校共计2 914所,2017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95万人。提升就业服务,有助于将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进行对接,从而缓解摩擦性失业。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主要由高校、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进行管理,但是仍有大量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程序复杂等问题。本文基于信号理论,将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就业管理服务界定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所有服务,包括离校前的就业指导、招聘信息推荐、校园招聘会、就业手续办理,以及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措施等,围绕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以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衔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现有研究中关于毕业生离校前后管理服务衔接较少,学术界在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较多的是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公共服务机构职能落后、以及与其他国家就业服务体系的对比(孙军,2015;孙文博,2015;熊伟,2017)。整体而言,对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法、问卷法和文献法收集数据,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就业服务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 理论基础   信号理论最早由Spence在1973年用来解释在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如何通过行为降低其与意向雇主间的信息不对称,Spence认为信号理论在本质上是用来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信号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研究较多,2001年Spence和Akerlof、Stiglitz以对信号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信号理论发展至今,主要包括信号、信号的发送者、信号接受者、反馈以及信号环境等要素(黄静等,2016)。由于信号理论最早就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因此本研究在探讨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时,以信号理论为基础,将求职信息比喻为信号,传递求职信息的载体视为信号的发送者,求职信息的接收者视为信号接收者,而学生对求职信息的回应即为反馈,求职过程中的环境可以看作为信号环境。   分析就业信息时不难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存在多个信息环,例如用人单位可能选择将招聘信息发送给教育部门、人社部门、高校、社会服务中介,也可能直接发给毕业生本人。假设用人单位无法直接传到学生,那么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可能存在不止一个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结构洞(梁鲁晋,2011),结构洞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研究为梳理衔接环节存在的问题,将研究分为两个节点,以离校前后作为时间点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衔接问题。离校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接收到来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后,再成为信号发送者,将求职信息直接发送给毕业生。而离校后毕业未就业群体的就业开始由社部门接管,发送者角色由人社部门承担,就业信息的传递具有动态多层传递特征。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毕业生就业服务衔接存在的问题,因此将高校、用人单位、政府、毕业生四大主体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由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的载体,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指人社部门)作为政府载体。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掌握目前学术界对毕业生就业服?障谓游侍庋芯康拇蟾徘榭觯?梳理大学生未就业的原因。随后对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14所高校的50名同学及辅导员进行深入访谈,在访谈记录基础上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衔接调查问卷》,分为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三个版本,均为半开放式调查问卷,对公共服务机构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进行。   四、 调查结果   1. 样本分布。通过问卷星网站分别向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用人单位的HR发放调查问卷。共有32所高校、87家企业以及727名学生参与调查。高校的32个样本分布于山西、山东、陕西、浙江、湖北、河南、四川和北京等省市。其中53%为普通本科院校,3%属于211/985高校,另有28%是职业技术学院,13%为高等专科学院。87家用人单位分布于15个省市,参与调查的55.17%是民营企业,27.5%是国有企业,6.9%是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包含独资型、合资型以及合作型)和高等院校各占5%。在727个学生样本中,男生278人占比36%,女生449人占64%。学生所在高校分布于2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