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癔症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癔症 阅读后请评价 案例1:任性的哭闹 在父母的眼里,文武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幼儿时期就有这样一种坏毛病,要什么东西得不到满足就大哭不止,四肢乱动、憋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禁等。进入小学以后,别人责备几句或与同学争吵后就烦躁、哭闹、冲动,有时拔头发、撕衣服,有时破坏周围物品,有时在地上打滚或四肢抽动等,常弄得家长无可奈何。到儿童心理门诊咨询,医生说文武是“癔症-情感爆发”。 案例2:批评引发抽动 10岁的薇薇平时娇生惯养,一次因为考试没考好,挨了妈妈批评后往地上一坐,两眼眨动,四肢就抽动起来。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和脑CT扫描,未发现异常。后来住院期间没有再出现抽动,医生诊断为“癔症”,随后通知第二天出院当天晚上,薇薇又开始四肢抽动,两眼发直。医生给她推注了20毫升生理盐水,并告诉她这是特效药,薇薇立刻停止了抽动,一会儿就和医护人员说说笑笑的 案例三: 吵出来的瘫痪 7 岁的小丽性格内向、情感丰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人总是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一天,她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吵起来了,双方互不相让,彼此都很激动,吵着吵着,小丽突然双眼紧闭,全身僵直,“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小丽虽然“醒”了,但双腿不能动,好像“瘫痪”了。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用药后病情也不见好转。一天,医生灵机一动说是重新给她换一种治疗这个病的特效药,小丽信以为真,没几天就完全好了。 疾病病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选择2007~2009年 确 诊 的7岁以上儿童癔症患者135例,其中男48例(356%),女87例(64.4%);年 龄7~17岁。135例中123例为反复在 内、外科做了大 量检查和无效治疗后转诊的患者(91.1%)。 癔症的诊断 有应激事件 无器质性基础, 其症状不能用神经解剖、生理学、医学等知识所解释; 症状变化的迅速性、反复性不符合一般器质性疾病的规律; 问题和需要之间存在令人信服的时间关系 暗示性, 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暗示发病, 加重或好转, 有的还在自我暗示情况下发病。 疾病的治疗 心理治疗 1.针对父母进行治疗 避免不良暗示 合理应付应激因素 改善家庭功能 2. 针对患儿的治疗 (1)暗示疗法: 暗示治疗是治疗转换障碍的经典方法。治疗之前要取得患儿的充分信任和合作, 向患儿解释他的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失调, 用坚定的口吻告诉患儿即将采取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失去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2)个别心理治疗 (3)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1)在精神创伤下急性起病的患儿, 常常伴有焦虑情绪, 可以给予小剂量 抗焦虑剂或抗抑郁剂 等短期应用但须注意,不宜长期使用药物治疗, 以免增加暗示作用, 使其病情迁延。 (2)对于情感爆发、痉挛发作, 由于精神症状明显不宜接受暗示疗法, 或暗示治疗失败者, 可给予安定 5~10m g或奋乃静 5mg 肌内注射使患儿入睡, 不少患儿醒后症状即消失。也可以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预防复发 (1)尽快解决或淡化精神刺激因素, 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正确面对困难; (2)改变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模式; 教育患儿的父母及其亲属避免对其过分宠爱, 对某些不正当的要求应予拒绝, 避免对儿童的不良暗示; (3) 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爱好, 多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 多与同学接触。长期疗效的巩固在于心因的解除及帮助患儿培养健全的人格 (4)倡导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关注 * * 儿童癔症(hysteria): 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情绪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障 碍,或出现意识状态改变。 儿童癔症 特定的人格特征 社会环境因素 躯体因素 不合适的教养方式 癔症性躯体障碍 最常见的为痉挛发作, 又称假性癫痫如四肢挺直、肢体抖动、抽搐、阵挛或角弓反张。 表现为肢体瘫痪、失明、失聪、色盲、失音; 各种躯体症状, 如腹痛、呕吐、头痛、心悸、气促、过度换气等。 癔症性精神障碍 常见为情感爆发, 表现为情绪的失控, 如嚎啕大哭、喊叫、吵闹不安, 可伴以冲动行为, 伤人、毁物等, 情绪变化迅速、激烈, 有时伴有戏剧样夸张动作和表情, 历时数十分钟, 事后部分遗忘。 临床表现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