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晒”行为传播心理学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晒”行为传播心理学解读

网络“晒”行为的传播心理学解读-新闻学 网络“晒”行为的传播心理学解读 ○韩晓丹 戴世富 【摘 要】如今,人们沉迷于社交网络之中,绞尽脑汁地将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面呈现在虚拟空间。本文以“晒”这种网络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心理学为研究视角,深度剖析“晒客”的行为表现和特征,挖掘这种现象的背后心理因素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更理性的网络使用行为。 关键词 晒 社交媒体 自我表露 拟态人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网站的普泛化,网民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互动,并且乐此不疲地将个人信息、心情、经历等日常生活纪录“晒”于网络空间,与他人进行分享。据研究机构We are social必威体育精装版发布的报告统计,截止2014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24亿,其中社交网络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8.5亿,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90分钟,人们沉浸于虚拟平台中的自我表露和印象管理。 社交网络为自我呈现和形象塑造创造了积极条件,用户能够自主选择和控制自我展现的内容,同时这也为网络“晒”行为的盛行提供了空间。“晒”,来源于英文“share”,就是网友通过文字、照片或视频等形式将私人物品、生活琐事、个人心得等曝光于网络,由人评论,即“自爆式”分享的信息传播行为。所晒之物类别多元,“晒自拍”、“晒美食”、“晒幸福”、“晒旅行”比比皆是。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帕尔弗里所说,年轻人已经养成了在facebook上共享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既是盲目的,也是无法控制的行为,其身份的表现形式在于处于什么环境、见什么人、干什么事,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而生活,而且以各种方式展示自我的生活,以塑造自己在网络中的良好形象。①而在中国,饭前拍照上传微博、微信平台,出游便立马在社交网站签到或发布照片,此类“晒”行为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一种习惯。社交网络空间的虚拟“化身”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忙于通过各种“晒”的形式进行自我表露,也倾向习惯通过网络中的“个人主页”去了解“窥视”好友的日常生活。“晒客”和“看客”已经成为网络世界中的重要族群。 一、社交网络中“拟态人”的角色管理 早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概念,指出人们头脑中的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主观能力的有限性,个人对超出直接经验性感知范围之外的事物,只能通过报纸、电视等传播渠道去了解。媒介对现实环境并非完全“镜子式”的摹写,但人们却依据媒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对现实世界做出反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信源、社交场和休闲娱乐聚合地,网络媒介也参与到构建“拟态环境”之中。网络环境中,个人在信息编码和解码方面具有空前的主动性,能够借助自有新媒体平台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使个人参与到“拟态环境”的构建。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不仅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会影响对社会主体“人”的认知。人们头脑中对他人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交网络间接形成的一种由主体选择加工后的拟态的人物形象,即“拟态人”。 交往模式的变更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界面进行相互认知,然而“拟态人”并非完全真实的自我写照。在社交网络时代,物理身份缺场等原因造成的网络虚拟性、匿名性被颠覆,人们开始以个人真实身份在社交媒介中进行自我表露,有学者指出社交网络中的自我表露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形象塑造和吸引注意力,属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行为举措。因此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会精雕细琢般地营造自身形象,“晒”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为彰显自身独特身份地位、品味秉性、人格魅力等,塑造出一个符合自身期许且能赢取好友关注的形象,人们时常会选择性加工“晒”出各种“美化”信息。 二、网络“晒客”的行为特征分析 虽然“晒客”有不同类别、所“晒”之物也相异,但“晒客”拥有以下共同行为特征:(1)属“利益”驱动自发性行为。虽外在环境会诱发或影响网络“晒”行为,但“晒客”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将个人私密信息进行分享的意愿及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晒”满足了“晒客”的利益追求。这种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需求。(2)是一种价值标准控制下的选择性表露。网络交互不同于现实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跨时空性使得网民在编码过程中掌控了更多的主控权,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所提出的“前台”“后台”现象在网络交互中愈发显著。“晒客”可以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在“个人主页”强化希望别人看到的理想形象(即前台表演),对某些不希望展示的内容进行隐藏(即后台自我隐瞒)。(3)渴望与“看客”形成互动。“晒客”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想象着“看客”的回应选择过滤信息内容,编辑、检查信息的表达方式,以此塑造一个更被好友或陌生人关注或喜爱的形象。②网络的无边界性、共享性和互动化特征为“晒客”培育了庞大的“

文档评论(0)

rin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