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田与一的生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田与一的生平

一、八田與一的生平 01.家庭背景 八田與一,西元1886年02月21日出生於石川縣河北郡今町村 (現金澤市今 町),為八田四郎兵衛的五男。八田與一的祖先第一代四郎兵衛原先在河北潟務 農,因人口過多、土地不敷耕種,而改靠打漁為生;之後遷徙到今町村,第一代 四郎兵衛又重新開始開墾新土地,後代子孫也隨著祖習開墾土地,到了第五代 2 成為當地富農。 第五代四郎兵衛是八田與一的父親。西元1871年,四郎兵衛改以「八田屋」(八 田為出生地名)為姓。第五代四郎兵衛一方面買賣馬匹、一方面僱人耕作田地, 為半農半商的富農,在地方上極具威信,不幸在八田與一就讀中學時去世。 八田與一有同胞兄弟姊妹共六人,長兄誠一是郡會議員,也是八田與一在求學 中主要提供金錢支助的人、二哥又五郎被認養到母親娘家西田家當養子、三哥智 證在高岡市的一家醫院當醫生、四哥友雄是上等看護兵,卻在旅順作戰時不幸殉 難、家中唯一的姐姐嫁到土田家。因此八田家只剩下母親、大哥、大嫂,以及八田 與一四人(註一)。 1917年8月14日,八田與一娶了和他相差十五歲的米村外代樹。婚後不久八田 與一便來台建設,由於妻子外代樹在精神上的支持,使八田與一能夠專注於嘉 南大圳的建設,八田技師於事業上的成就,其背後妻子外代樹扮演著重要的角 色。 02.求學過程 八田與一幼時家中請來真宗僧侶說講,在耳濡目染之下,「佛前人人平等,不分 師徒,彼此同朋同行」(註二)成為他的人格主幹。這也成為八田與一日後開發 台灣時能與台灣人民和睦相處的原因。 八田與一人生最大的轉捩點在就讀第四高等學校時期。遇見教授西田幾多郎後, 西田教授以佛教的參禪、虛無的思想,加上本身所學合而為一的新哲學(註三) 授予八田與一,使八田與一日後在建設工程時,時常遵循著這套哲學而做事。而 「西田哲學」也在八田與一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時震撼日本舊哲學,成為日本現代 哲學的濫觴。 1907年9月,八田與一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這學科曾培育了現代日本 土木建設的優秀人才,所以八田與一讀此系之時,也等於向自己的夢想前進了 一步。而教授廣井勇更是建築業的奇葩。廣井勇教授在美曾參加密西西比河治水 工程實地研究,並將自己所學得的知識以英文寫成論文發表,受到美國人的讚 賞。回國教書後,常向學生們提起前輩青山士建設巴拿馬運河的事。這兩位恩師 與前輩的先例更讓八田與一堅定「前往能施展自己專長的地方」(註四)的信念。 八田與一在讀書方面十分認真用功,常閱讀工程原著,再以自己的想法融入, 加以變更創新。不僅如此,八田與一還將古代建築做法徹底推翻,改用自己的創 3 新呈現不同樣貌。同儕認為八田與一作為過於自大、誇張,也因而排擠他,甚至 稱八田與一為「吹牛的八田與一」。在一次因緣際會下,他決定利用日本政府選拔 人才至台灣建造工程此機會,去證明自己的理念。1910年7月八田與一畢業於東 京帝大後,8月即以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師的身分帶著夢想到台灣發展(註 五)。 八田與一就像是現代人口中的「異類分子」,但他卻能以堅強的毅力去完成別人 眼中所謂的「不可能」,這是八田與一與眾不同之處。 二、清領與日治時期的台灣農業灌溉 早在元代台灣就已經有農業灌溉的開發,但當時漢人只是以簡單的方式引導河 水灌溉農田。荷據時期(西元1623~1661年),隨著殖民需求增加,農業水利 日趨重要,此時即有農田灌溉用陂(埤)圳的興建,但是這些埤圳使用挖土溝、 導引溪澗流水的方式或利用天然低漥地築土堤,儲蓄雨水,設施簡陋且極易損 壞(註六)。鄭氏治臺時期(西元1662~1683年),重視土地開發和興修水利, 卻因缺少資金及勞力,不能興築具有規模且固定的水利工程。直到清廷將台灣納 入版圖之後,臺灣農業水利灌溉工程才開始有顯著的發展,茲將其過程分述於 後: 1. 清領時期(西元1684~1895年) 台灣農業開發,最早可追溯到早期荷蘭據台時期,但真正具有突破性發展的則 屬清代。清代福建、廣東的移民,大量入台拓墾,加上水利系統的大量築構,使 臺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清代台灣開發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四個階段: A.康熙、雍正年間(西元1683~1735年) 清廷收復台灣後,明鄭時期來台的官兵、難民等相繼還籍,導致明鄭官兵屯墾的 田地因此人去業荒。後因大陸人口壓力高升,閩粵沿海一帶大批移民再次來台, 荒無的田園恢復生產,但是水利設施仍不發達,故此時水田農業尚在培養階段。 B.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 此時期可稱為水田農業的發展時期。移民來台者日益增多,此時豐原葫蘆墩圳、 台北瑠公圳相繼開築(註七),此外灌溉田數,百甲或百餘甲的陂圳比比皆是, 可見大墾戶投資陂圳的建設似乎已經企業化了。 4 C.嘉慶、道光年間(西元1796~1850年) 此時期大陸移民已自北而東向噶瑪蘭地區開拓,於是農田水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