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理学优秀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物理学优秀教案

第一篇 古代物理学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物理学 一.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物质观 元气论 原子论 阴阳说 五行说 b) 王充(东汉,公元27-97年)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他反对“天造万物”之说:“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宜用手,天地安得用千千万万手,并为万万千千之物乎! 王夫之重视实践,曾深入手工作坊考察制墨烧汞过程,得出“生非创有,死非消灭”的重要结论。 c) 元气论在应用上特别是在生物物理方面有不少实际的研究价值。如:人体“内气”与“外气”问题,生物场的仪器探测,“ 外气”的信息传递与人体特异功能等。 d)元气论作为自然哲学派别在开辟认识自然的道路上有一定作用,但其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定型观察、推测、玄想阶段,缺乏科学记述、实验、数学处理方法的配合,在相当程度上尚未完全脱离方家道士之类宗教玄学的影响。 二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 时空观和运动观 1. 关于时空与宇宙的概念: 战国时尸佼(390~330B.C《尸子》成书于汉代) 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包括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与无限性。 《墨经》: “宇,弥异所也”。 《经说》:“宇、蒙东西南北”。“久(宙),弥异时也”,“久,合古今旦莫(暮) ”。 运动中的时空相关性 《墨经》:“动,域徙也” (地点的变动); “俱止,动”(物体上各 处作同样运动); “偏,际徙”(边沿的移动, 转动)。 “宇域徙,说在长宇久”( 空间的位置变动,发生在一定 间隔的空间和时间内)。 这是从直观观察中看到时空 的统一,看到时空与运动的 紧密联系。 3. 时空(宇宙)无限的观点 张衡《灵宪》:“宙之端 无穷” 王充:“天去人高远,其气苍茫无端末” 柳宗元:“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 南宋邓牧:“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不过一栗耳!”谓天地之外无复天地,岂通论耶?” 元《琅琊记》:“天地亦物也,天地之外更有天地”。 4.惠施对直觉时空观的非难。 建立科学的时空观,必须敢于怀疑通常建立在知觉经验上的时空观与运动观,惠施的非难应该是使这一认识深化的起点,闪烁着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光辉,其“历物十事”和“二十一辩”除前述两条和个别条之外,可以按性质作如下排列: (a)“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二维平面); (b)“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从宇空看地球) (c)“距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无理想的线条) (3) 关于物质及其变化 (a)“指不至,物不绝” (人眼之外,物质连绵不绝); (a)“火不热” (对高温而言); (b)“目不见” (有不可见的光); 第二节 一. 我国古代力学的成就 研究方法 流体力学 机械与技术成就 刚体力学 动力学 运动学 基本测量 人类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中,慢慢的积累了 简单的力学知识。我国古代在力学的基本理 论方面有相当完整的概念体系,但在表述方 面却不精密。 ⑵ 时间的计量与计时器 我国古代设官专司天文历算,因此在 时间的计量与测时仪器方面在十四世纪 欧洲出现机械时钟前一直有很高水平。 (3)重量 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在半两范围内比较准确。 液体比重:古代制盐工人(如台州,11世纪)用十枚莲子测盐卤(十粒有三粒以上直立浮起便是浓卤,二粒以下且有水平浮气的是稀薄液),以蛋或桃仁也可。 原理近似与近代的 浮笔式比重计 唐代中国人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到了清代又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子午线实测,并以2部营造尺为标准,把长度单位和地球经线一度的弧长联系起来,规定1800尺为一里,而200里合地球的1度 运动学 ⑴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王 充《论衡·说心篇》 : “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麒麟昼日亦行 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麒麟相类似也,” 唐代《观象玩占》记风速: “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之二百里,拔大根三 千里,”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科学,但只是“平均速 率”概念。 “钟鼓轮”部分描述的转动: 六牙距为一刻,五十牙距为一时,六百牙距为十二时。 3.动力学 ⑴ 惯性 ⑶ 力与运动的关系 王充《论衡·效力篇》:“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 ⑷ 功的概念 《淮南子·谬称训》:“物之功,动而有益,则损随之。”“功”的概念,在这里明确和“动”相联系,又和“损”与“益”相联系。 例如:隋代李春在公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