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远征军70周年纪念资料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远征军70周年纪念资料培训课件

病号越来越多,一开始每天死一、两个人,以后每天死七、八个……大伙没有希望了,每天就是走、走、走,当兵的都像个要饭的,拄着个棍子,路也走不动了;一开始有病号大家抬,以后谁也不抬了,自己都走不动了,谁还抬人呢?当官的说话也不好使了。 那里头缺衣少药,空气也不好,整天是阴的。看不见天,只有地,地上潮湿,那个树叶长年累月的堆在地上足有半米厚,连走路都很困难。地上水很多,有很多不知名的虫,树上有会飞的毒蚂蚁,还有那个大蚂蟥,有些像手指头那样粗……不知不觉就叮到你,发现的时候已经出血了……已经断粮了…… 后来还不错,英国人派飞机来给我们投粮食——那个抢啊!慌啊!简直就像疯了。后面下命令了,专门派一个连队看着,将空投物资统一接收共同分配……一直到了八月份,转来转去,人都没有力量了,我们才转到了云南边境剑川……回国以后,先让我们在剑川附近待命,最后有9000多人参战的第96师只有约2500多人回到了昆明。 抗战胜利后,部队接收完广州在新塘待命,我请了一个礼拜假回家去看过一趟。不回去还好,回去一看……唉,我母亲——我下面三个弟弟已经死了两个……日本人1938年10月份占领广州,到我们家乡去了!完了!日本人一来,我父亲就跑了,从此是死是活就不知道了……我母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日本人统治底下生活,那个难啊……哭啊,心里难受啊……家里也没有床铺,晚上就铺点稻草睡在地上面……心里太难受,我们当兵,拼死拼活,打了那么多年仗,家里人还过这样的生活…… 临走的时候,我将身上带的一把手枪、回国前用 一百多个印度卢比换的中国钱、一件军用毛衣、一件雨衣留给母亲,让母亲换几个钱用……回头看看,当了十几年兵,还是参加人民解放军以后,家里生活才好起来,军属有优待了!有救济了!村里还给分了一间房子…… 不错了!我一辈子,这个道路确是坎坎坷坷,活到现在,满足了! 我在昆仑关负伤了,我的颈部还有弹片,开刀开不了,在兵站医院住院,好了以后被动员到了缅甸。 到了缅甸同古,在同古跟日本人打仗。日本早就准备好了,打不过人家。以后就随杜聿明退却,爬野人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以后重建中国驻印军,我又补充到了印度,在22师炮兵营当观测员。在密支那跟日本人打仗的,日本人飞机来扫射,将我从树上扫掉下来了,(腰部)又负了伤。 汪毅(1920-)。湖南沅江人。第5军装甲兵团士兵,新22师炮兵营观测员。曾参加昆仑关战役、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许保光(1921-)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人。新38师112团(团长陈呜人)1营(营长李克已)2连士兵,曾参加第一、二次入缅作战。 至死未能“父母坟前磕个头” 李万芳 (1926-2010),贵州清镇人。第5军补充团重机枪连士兵。随第200师参加第一次入缅抗日。失败后编入预备2师第6团2营4连,参加腾北游击战。因伤流落于高黎贡山区的李万芳的夙愿是“在父母的坟前磕一个头”,至死未尝其愿。 谁来拯救老兵? 纵览现状可以推断,当年的远征军回国的大部分人中80%左右被安置在了云南保山市下属的隆西区、腾冲县、施甸县等地,以务农为主,没有固定收入,少数人员有经济补贴,但大多数的老兵都生活窘困。在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老兵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祸及子女。目前他们有的与子女亲戚相依为命,有的连这些都指望不上。他们带着战时的记忆、伤痕,岁月的磨难,疾病的困扰,生活举步维艰,让人心痛。 另一些为数不多的几十名老兵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没能回国便留在缅甸,在经历了困苦的初期奋斗后,有了自己生意,自己的家庭,他们时刻想念着大陆的家乡,亲人。终于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于2009年5月31日9名老兵终于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家国难回 1. 吴大先,87岁,远征军第71军28师师部上等兵,参加过松山、龙陵、芒市战役。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受铺小组务农,丧偶,体弱多病,无固定收入。 2. 吴永朝,82岁,远证军第71军保安营,防守惠通桥。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受铺小组务农。丧偶,无固定收入,多数抱病在床,最大的渴望是能治治病。 3. 刘志声,83岁,现居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板桥街。毕业于黄埔分校的滇西干训团,远征军第2军9师27团团部指导室中尉。曾参加过收复象达、芒市和黑猛弄战役。村人不知其参加过远征军,解放初任土改工作队秘书、板桥街街长。自填表“远征军中尉”后,顿由“积极分子”成为“专政对象”,长期监督改造,批斗不断。现每月480元生活费,多病行动困难。 国之殇 。。。。。。 国之殇 最 后 的 滇 西 老 兵 纵览现状可以推断,当年的远征军回国的大部分人中8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