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
在 中国 现代 建筑史上,梁思成(1901.4.20-1972.1.9)无疑是最为杰出的先驱。他广泛的 影响 今天已波及中国建筑领域的几乎所有分枝,如 教育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文物建筑保护。不过,他最重要的成就还在于他对中国建筑史的开拓性 研究 。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1927年同时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艺术 学院。梁思成随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学习 中国艺术史,但他很快发现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难以令人满意,所以仅仅三个月后便离开了哈佛。1928年夏天他回到中国,创办并主持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他和林徽因搬回北京,一起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翌年3月,梁思成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建筑学术论文——《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1]。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对中国古建筑遗构的实地调查,并在同年6月发表他的第一篇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2]。该报告是现代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报告中,梁思成向世人介绍了两座建于公元987年,当时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建筑;同时,通过将它们与宋朝的建筑典籍《营造法式》相对照,他发现了许多与这部古代术书的描述相符的实物做法,一方面为研究这部古代典籍找到了实物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以此书为一项重要的断代标准,确立了中国古建筑的考古类型学 方法 。除此之外,他针对这两座建筑所采用的结构理性主义的评价标准,还奠定了新的中国建筑美学的 理论 基础。
1936年,梁思成与林徽因考察北京天坛建筑
讨论梁思成的建筑 历史 方法论,我们绝不能忽视林徽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932年3月,与梁思成发表《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一文同时,林徽因也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徵》[3]。这篇文章所包含的重要思想后来贯穿于她和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她认为,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徵在于它的框架结构,这一点与西方的哥德式建筑和现代建筑非常相似;第二,中国建筑之美在于它对于结构的忠实表现,即使外人看来最奇特的外观造型部分也都可以用这一原则进行解释;第三,结构表现的忠实与否是一个标准,据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从初始到成熟,继而衰落的 发展 演变。1934年,林徽因在她为梁思成的第一部著作《清式营造则例》所写的《绪论》中进一步阐发她的这些观点[4]。
梁思成:《北京颐和园谐趣园》(1955)
由于梁思成和林徽因受到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历史风格为主导的建筑教育,所以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注重形式和与之相应的结构体系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中国地域广袤,各地文化传统也不尽相同,建筑在形式和结构类型上的多样性十分显著,因而他们选择何种结构体系的建筑作为中国建筑的代表就是一个颇令人关注的 问题 。当他们将《营造法式》和《工部工程作法》这两部官式建筑规则以及与之最为相关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当作研究对象时,实际上已把北方官式建筑当作中国建筑的正统代表,他们的工作因此也就是阐明官式中国建筑的结构原理,并揭示它的演变过程。正因为梁、林把中国的地方性建筑放在研究和写作的次要位置,著名的 台湾 建筑家汉宝德在80年代批评他们忽略了中国建筑的地区性差异。汉说,中国古代,尤其是在宋代以后,文化传统的多样性非常显著,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在 经济 上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这一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人文传统促成了南方建筑在环境、功能、空间和材料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因此,要研究中国建筑史,即使简而化之,亦必须分为南北两系”[5]。汉宝德的批评非常正确地指出梁、林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在研究对象上的局限。但是,笔者以为,他的讨论没能联系到梁、林所处的历史现实,因此他没能认识到在二十世纪20和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知识份子探索现代化的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梁、林的中国建筑研究以官式建筑为对象所具有的必然性。这一历史现实就是,起源于西方的建筑学和建筑史研究在中国的确立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同时的,所以中国学者对中国建筑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是这一时期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上服务于当时 社会 对于中国风格新建筑的需要。
在二十世纪10年代末,面对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全球的巨大灾难,许多曾经热情颂扬西方的现代文明,并极力主张仿效西方的模式改革中国社会、文化和 政治 的知识份子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转变。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就是一个代表人物。梁启超曾经相信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进化论的普遍性,积极宣传以变革和“新学”拯救中国。可是,当他在1918到1920年间访问欧洲,亲眼目睹了大战之后深重的社会危机和弥漫的悲观主义之后,他否认了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技术进步导致社会进步的幻想,转而肯定东方文明对于救济西方的“精神饥荒”所具有的价值。他提出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昆明市手机银行业务调查》-毕业论文.doc
- 《框架结构外文翻译-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的抗倒塌安全性研究(二):延性框架和非延性框架的对比分析》-毕业论文.doc
- 《昆明学院洋浦校区回填工程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环境风险评价论文》-毕业论文.doc
- 《扩连杆大头孔专用机床设计论文》-毕业论文.doc
- 《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其应用》-毕业论文.doc
- 《兰铝自备电厂3×300MW工程1号机组焊接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doc
- 《兰州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约束因素及突破》-毕业论文.doc
- 《兰州雪顿生物乳业有限公司物流配送系统优化方案》-毕业论文.doc
- 《兰州移动光纤传输网组网方案的总体方案设计》-毕业论文.doc
- 《朗乡林业局东折棱河经营所次生红松林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毕业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