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
1前言
北部湾的咸水民歌是北海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渔民的生产历史和生活习惯,其音乐基本结构独具一格,韵律欢快活泼,是北海乃至广西的珍贵的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北海咸水渔歌的整理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简单分析了音乐特征,却未做深入的理论研究。目前,咸水渔歌音乐理论研究仍很薄弱,学界还没有形成该歌种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拯救和挖掘咸水渔歌民间艺术遗产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
2北部湾查(dan)民历史由来渊源
早在秦汉时期,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地就有踪迹,宋元以后, 兼营渡客、运输、贩盐、放木筏、驳艇为业, 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两广一带, 江浙、川滇及海南省也有零散分布南方查民的音乐来源复杂, 种类不一, 主要有: 珠江三角洲和北部湾海域一带查民的“ 咸水歌”、广西内地沿海一带查民的“海边歌”、福建东南一带查民的福建查歌和海南黎话置歌等。其中用广州方言所唱的“ 咸水歌” 是突出代表, 是南方水上文化精华的高度凝练[7]。江出海口, 历史上多次划归广东省管辖。北海查民大致在明代开始陆续从广东的江门、新会、雷州的江洪一带自发流寓至此[7]。据老一辈人自述,祖先在广东南海海域谋生时,发现北海港湾众多,航道宽阔, 且在南、东、北三面陆地的环抱中, 风浪较小,西面冠头岭又是阻挡西南浪的天然屏障,是避风寄旋的理想场所。开始偶然到此,后因加工、看管海产品的需要, 逐渐有老人和小孩留守于此, 最后干脆定居,列棚而居。 “查民”是对以船艇为家、捕鱼为生、长年累月浪迹江海的水上居民的旧称。“ 查”字可远溯至汉代, 古书作“疍、蜒、查、但”,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通用“ 查”,音义均同。查民世代袭居水上, 生于江海, 居于舟船, 随船往来[1]。
乾隆以后,珠江口各水乡、沿海各县和雷州等地查民迁至位于北部湾一带北海的人数渐增,邻近的合浦县沿海渔民也有不少迁移至北海。
3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及流行范围
3.1北部湾咸水歌的文化背景
北海市位于南海北部湾东北海岸,祖先也是从广东地区转迁而来。嘉庆年间,移居过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西北面外沙滩和傍海街区(今滨海路和海提街) 一带,光绪末年,外沙已有移居户有近70人。另一部分查民是从越南归来的华侨同胞,在1979年越南当局实行“ 排华”政策,导致约两万余名难侨渔民被强行驱赶回国,滞留北海,经疏散后,1979年6月,经国务院侨办和广西区革委会批准,在离市区南部7公里临海处成立华侨渔业公社(今侨港镇),安置剩余约七八千名归国华侨。这些难侨绝大部分是广东沿海和北部湾一带到越南谋生的查民。目前, 北海市有三万余名查民, 聚居于市区外沙和侨港镇的有两万多人,约占全市渔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余散居于市区以外沿海各镇,涠洲岛也有少数[6]。
北海查民由于迁徙至北海的时间较晚,寄居城市边缘,就连履鞋上街的权利也没有。上街时多为“ 赤脚”,社会地位甚至远比不上生活在周围的土著渔民。直至清朝雍正年间,粤、闽的“查民” 与陕西的“乐籍” 和江浙“惰民” 一起获得朝廷“恩赦”,准许与平民百姓同列甲户。民国初年,才申令开放。但卑下的社会地位和贫困处境, 直1949 年仍未有较大改变。1949 年后, 随着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搬到陆上定居,现已与陆民毫无二致,“ 查” 的称谓也逐渐衍化成渔民的俗称或别称[1]。
查民社会地位低下,备受压迫,禁止与陆上居民结婚,他们都没有读过书、应试、当兵和在陆上定居的自由,不能穿绸着缎,查妇即使穿新衣也要补上一块旧布等旧的风俗。1949年前查民的家就是“ 艇” 和“船”,以“艇”为多,称“住家艇”。艇的前部长宽不过丈余,是撒网、捕鱼、吃饭、休息、待客的主要场所。后部主要是鱼仓,船尾装槽。全家都的活动和休息都是在船舱中,船舱很小,最长可容一人直卧。舟小篷低,只能蹲踞而事,日复一日,导致管民大多背驼、腿弯[10]。后来查民逐渐在海堤边搭建简易木棚,称“查家棚”,竹木单层结构,上覆竹瓦或陶瓦,地铺木板, 棚底主要靠几十根木柱支撑高出水面,小部分棚底固定在堤面上。
3.2北部湾咸水歌流行的范围
咸水歌, 主要流行于广州、珠海、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广西北海等地[7], 由于渔民长期与大海打交道, “ 咸水歌” 由此得名, 又有“咸水叹、木鱼歌、龙舟歌、后船歌、查(蛋)歌、蛮歌” 等称谓。善于歌唱的查民,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劳动生产, 触景生情或意兴阑珊之际, 便以歌代言。随口而歌, 见人唱人, 见物咏物, 尤其婚丧等场合, 更少不了托歌言情[5]。《广东新语》云: “ 蛋人亦喜唱歌, 婚夕两舟相合, 男歌胜则牵女过舟。”清道光二年( 1830年) [7]《阳江县志》: “婚娶率以酒相馈遗, 妇子饮于洲岸, 是夕两姓联舟、多至数十艇, 庚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X62W立式升降台铣床拨叉壳体相关设计》》-毕业论文.doc
- 《X→IG接车进路锁闭过程电路课件设计》-毕业论文.doc
- 《X6232C齿轮加工工艺及其齿轮夹具和刀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 《xj120橡胶冷喂料挤出机设计》》-毕业论文.doc
- 《XLB450X500框式平板硫化机设计》》-毕业论文.doc
- 《XL转动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doc
- 《XML数据查询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
- 《XRD谱线宽化法测定石灰的晶粒大小》》-毕业论文.doc
- 《XXX纸业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论文.doc
- 《XXXX港一期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设计梁板式高桩码头结构》》-毕业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