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桥梁设计总说明
1.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设计标准
(1)设计汽车荷载
公路—Ⅱ级
(2)桥面设计宽度
净14 + 2×0.5 =15m。
2、设计采用规范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1.2 技术指标
1、15m桥宽采用六片梁,预制梁高1.7m,标准桥宽梁间距均为2.5m,横桥向梁间现浇湿接缝宽度均为0.7m。
2、预制梁长:24.96m。
3、桥面横坡:2%。
1.3 主要材料
1、桥梁预制、现浇湿接缝和桥面铺装混凝土均采用C55,封锚混凝土也采用C55。桥面铺装及下部结构采用C30。
2、预应力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的(截面面积为1.4cm2) 钢绞线,每束7根,全梁配4束, fpk=1860MPa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 fpk=1395Mpa)。最大松弛率为2.5%;预应力束管道采用内径70mm、外径77mm的预埋波纹管和夹片锚具。
3、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12mm的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小于12mm 的均用R235钢筋。
4、水泥:符合国家有关必威体育精装版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几矿渣水泥。
5、桥面铺装:采用8cm厚防水混凝土和8cm厚沥青混凝土。
1.4 设计要点
1.本设计梁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桥面铺装层考虑参加受力;每侧防撞栏重力的作用力分别为5kN/m。
2.桥梁纵坡处理:梁端在预制时设置调平钢板,以保证支座支承面顺桥向水平。结构连续位置下设兜底钢板,以保证永久支座支承面水平。
3.桥梁横坡处理:预制T形梁腹板均保持竖直,使支座支承面水平。横坡通过梁间湿接缝及桥面铺装厚度调整。
4.横隔板设置:为了增强主梁之间的横向连接刚度,除设置端横隔梁外,还设置4片中横隔梁,间距为5×4.8m,共计6片。端横隔梁与主梁同高,厚度为25cm;中横隔梁高度为145cm,厚度为16c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连接。
5.永久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1.5 施工步骤
梁片预制--- 架梁--- 现浇湿接缝及横隔板连接钢筋--- 浇筑墩顶现浇段连续结构---浇筑墩顶及墩顶附近桥面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张拉结构连续钢束--- 浇筑剩余的桥面板混凝土---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成桥。
1.6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本设计有关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有关规定办理,另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前应对锚下摩阻、预应力管道摩阻等作相关实验,保证施工中相关参数取值的准确。
2.预制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才能施加预应力(检验混凝土强度时注意试件的取样及养护条件需与主梁梁体混凝土相符合),并且龄期不小于4天
3.预应力钢束应按图纸的顺序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值双控,具体方法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执行。
4.张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梁体上拱度的变化,张拉时梁的弹性上拱值与计算值偏差按±15%控制,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封锚。为了减少预制梁上拱量,预制梁应及时架设,存梁期不应太长。宜按1~2个月控制。存梁期应注意观测梁片上拱的发展,若超出计算值的30%,应采取措施。预制时应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跨中最大反拱度值按张拉时上拱度的1.4倍(与存梁时间有关)设置。
5.开始预制的1~6片梁必须有完整预拱度的记录分析,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调整反拱度设置值的大小。
6.预制主梁梁顶、翼缘板及横隔板横向端部、结构连续梁端等现浇混凝土连接处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冲洗,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很好结合。
7.主梁架设就位后必须及时进行翼板与横隔板间的连接和湿接缝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待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上运梁。运梁设备在桥上行使时必须使设备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用的设备对主梁及下部构造进行验算。
8.主梁吊运按兜托梁底起吊法考虑,不设吊环。预制时应在梁底预留穿索兜底所需的活动段底模,同时在主梁翼板上的对应位置预留穿索孔洞,吊具根据施工单位的条件自行设计。起吊位置不得位于设计理论支承线外侧,且不得与设计理论支承线相距超过0.5m。
9.凡需焊接的受力部位,均应满足可焊接性要求,并且当使用强度等级不同的异种钢材相焊接时所选用焊接材料的强度应能保证焊缝及接头强度高于较低强度等级钢材的强度。
10.为确保梁体在运输过程及安装就位时的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