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1 -
毕业论文
题 目: 从昭君出塞题材的演变来看文人心态
姓 名: ×××
学 校: 逸夫小学
2013年11月21日
从昭君出塞题材的演变来看文人心态
×××
(逸夫小学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故民族矛盾与争端时有发生。如何妥善处理民族间的纷争与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始终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一个大问题。而和亲政策,正是统治者为了“安边结托”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是中央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一种政治联姻,目的是为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边境的和平安宁。和亲政策至今已有两千年,有大多和亲史实被历史所淹没,唯有昭君出塞和亲故事流传甚广,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的演变.丰富和再创造,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颇具意味的文学创作链。昭君故事之所以被历代诗人作为题材所乐于吟咏,是因为王昭君故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艺术魅力。吟咏昭君的作品不可数,大多寄托了士人的人生感慨,从中可解读出他们精忠报国的热忱怀才不遇的悲愤等各种心态。
关键词:昭君故事、昭君诗、士人心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尚有所谓的南蛮.北狄.西戎.东夷,故民族矛盾史不绝书。历代统治者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边境的和平安宁,采取和亲政策,正是汉王朝为了“以绥四夷”,“安边结托”所采用的一种手段。王昭君作为汉代的一位普通女子,出塞和亲给后代留下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士人们热于吟咏的话题,他们借助昭君出塞的题材来寄托自己的感慨,表现出不同的心态。
从昭君出塞题材的演变来看文人心态
TOC \o 1-3 \u 摘要 PAGEREF _Toc372841277 \h - 1 -
一、西汉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 PAGEREF _Toc372841278 \h - 2 -
(一)西汉和亲政策论述 PAGEREF _Toc372841279 \h - 2 -
(二)昭君出塞史实 PAGEREF _Toc372841280 \h - 3 -
二、昭君出塞题材的演变 PAGEREF _Toc372841281 \h - 6 -
(一)昭君出塞文学母题的形成 PAGEREF _Toc372841282 \h - 6 -
(二)昭君出塞题材的拓展 PAGEREF _Toc372841283 \h - 7 -
三、昭君出塞题材的演变所反映出的文人心态 PAGEREF _Toc372841284 \h - 10 -
(一)精忠报国的热忱 PAGEREF _Toc372841285 \h - 10 -
(二)怀才不遇的悲愤 PAGEREF _Toc372841286 \h - 11 -
(三)人生无常的叹惋 PAGEREF _Toc372841287 \h - 12 -
(四)对现实政治的控诉 PAGEREF _Toc372841288 \h - 13 -
(五)思乡念亲的乡愁 PAGEREF _Toc372841289 \h - 14 -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72841290 \h - 16 -
Abstract PAGEREF _Toc372841291 \h - 17 -
致 谢 PAGEREF _Toc372841292 \h - 18 -
一、西汉和亲政策与昭君出塞
自“和亲之论,发于刘敬” 班固《汉书》卷94《匈奴传赞》中华书局1962年,第3830页。
班固《汉书》卷94《匈奴传赞》中华书局1962年,第3830页。
王昭君作为汉代后宫的一位宫女,于竟宁元年(前33年)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为汉匈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昭君出塞”便成为汉匈和亲乃至中国民族史上的一段佳话,为历代的人们所吟咏,传唱。正如刘献廷《王昭君》说:“宫中多少如花,不嫁单于君不知” 胡丹凤《香艳丛书
胡丹凤《香艳丛书﹒青冢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第5107页
(一)西汉和亲政策论述
在中国少数民族当中,匈奴位居中国北部,在战国末年开始崛起。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险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其俗,宽则随蓄,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失,短兵则刀铤,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仪。自君王以下,咸食蓄肉,衣食皮革,被放旃裘。壮着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其父,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可见,匈奴游牧生活远落后于中原发达的农业文明。但他们善于骑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