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蠕形螨》-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hair follicle mite),为小型永久性寄生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可引起皮炎、脸缘炎等。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即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 . brevis),可致蠕形螨病。 1.形态 虫体狭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长约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虫体分为颚体、足体和末体三部分。颚体宽短,呈梯形,口器刺吸式,内有针状螯肢1对;须肢1对,分为3节,端部具细爪;足4对,粗短,套筒状。雄性生殖孔位于足体背面的第2对足基之间;雌性生殖孔在腹面第4对足基之间。末体细长,其表皮具有明显环状横纹。 毛囊蠕形螨的末体较狭长,占躯体的2/3~3/4,末端钝圆; 2.生活史 蠕形螨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等五个时期。雌虫在毛囊或皮脂腺内产卵,卵无色,半透明,蘑菇状或蝌蚪状,大小约为104×41.8?m,壳薄,卵内可见幼胚。幼虫细长,足3对,各跗节具有1对三叉爪,约经72小时蜕皮为若虫。若虫比成虫细长,末体横纹不清晰。若虫不食不动,经60小时发育,蜕皮为成虫。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15天,雌虫寿命为4个月左右,雄虫在交配后即死去。 寄生部位:主要为额、鼻、鼻唇沟、头皮、颏部、颧部、外耳道及颈部、肩背、胸部、乳头、阴部和肛门等处。 毛囊蠕形螨常多个在毛囊口群居; 皮脂蠕形螨多单个寄生在皮脂腺内。 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上皮细胞成分和皮脂腺分泌物,也可利用角蛋白为养料。 3.致病性 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仅有轻微痒痛或刺痛感。 本虫为条件致病螨,可引起毛囊扩张,毛囊上皮变性;虫多时还可导致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及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在皮脂腺内的主体则可致皮脂腺分泌受阻。 螨的代谢产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虫体进出活动携带病原体可致炎症反应,引起毛囊炎、皮脂腺炎症。 3.致病性 表现为鼻尖和鼻翼两侧皮肤弥漫性潮红,出现充血、丘疹、红斑、脓疤、结痂及脱屑等,并可成批发生,经久不愈;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痤疮、疖肿。 蠕形螨还可引起睑缘炎、脱发症、外耳道瘙痒等;酒渣鼻患者常伴有毛囊蠕形螨感染,故多数人认为酒渣鼻的发生与毛囊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 4.实验诊断 从毛囊或皮脂腺分泌物中检出蠕形螨病原体即可确诊。检查蠕形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挤压涂片法:采用痤疮压迫器或洁齿器挤压或刮取局部毛囊或皮脂腺分泌物,亦可用手指挤压,然后用解剖针将压出的分泌物或刮下的皮屑挑至载玻片,加1滴甘油使之透明,并盖上盖玻片,用小镊子轻压,使油脂均匀地摊开,在低倍镜下检查,必要时可用高倍镜观察。 4.实验诊断 (2)透明胶纸粘贴法:于睡前将面部洗净,再将事先剪好贴在载玻片上的透明胶纸启下、粘贴在颜面任何部位,主要是颊部及鼻部,次晨取下胶纸覆贴在载玻片上,在镜下检查。本法安全、简便,检出率高,并有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按胶纸面积镜检计数,以测定感染度。 睑缘炎及脱发症患者,可拔取睫毛、头发置载玻片上,滴油、封片镜检。 5.流行 人体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成人的感染率为27%~100%;国内近期调查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为27.2%~70%,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多见,部分患者可同时感染两种蠕形螨。感染年龄范围为4.2月至90岁,几乎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尤以40~6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高;但也有报道,5岁以上直至成人,感染率可高达97.58%。 5.流行 蠕形螨昼夜均可出现于皮肤表面,可通过接触(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由于蠕形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温度及酸、碱的适应范围较大,普通肥皂、化妆品等均不能杀死它,故亦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6.防治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与患者共用面盆、毛巾及衣物等生活用品,以预防感染。 治疗药物主要有10%硫磺软膏、苯甲酸苄脂乳剂和二氯苯醚菊脂霜剂等,外搽局部,症状很快减轻,但不易根治;若兼用内服药,如甲硝唑及维生素B6、氯喹等,则疗效更为理想。用2%甲硝唑冷霜,疗敷亦较满意。 * * 皮脂蠕形螨的末体粗短,占躯体长度的1/2,末端呈纺锤状。 蠕形螨

文档评论(0)

沙卡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