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所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是指在特定的金融环境和制度条件下,货币当局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能够稳定地影响实际产出,从而达到当局预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货币政策有效性会受到货币政策的“时滞”、社会公众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社会政治团体的利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而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及汇率制度等,也会影响到原本正确的政策发挥效力。
目前,针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不仅涉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估,而且还涉及对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以及汇率制度等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等,研究在不断深入。刘明(2006)分析了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和经济衰退效果的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邓雄、蒋中其(2006)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和制约因素。卢有红(2006)对我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了总结。夏斌(2001)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实现值与目标值相差较大,货币供应量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刘明志(2006)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对通胀变化有着明显影响,在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的现阶段,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逐步向货币市场利率过渡。曾华,赵爽(2006)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焦瑾璞、孙天琦、刘向耘(2006)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别造成了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差别,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着力于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卢有红(2004)认为应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以调控当时的经济形势。邓子基(2006)认为由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时滞不同,两者要进行合宜的搭配组合。
这些研究让我们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评价等问题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大大丰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由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还有很多缺点,而我国利率又没有市场化,加之传导机制的不完善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性不够,导致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存在诸多问题,并一直困扰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因此,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和传导机制的完善,我们需要结合现今实践,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给予更深入的研究。
二、近年来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专司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来,频繁运用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对经济的平稳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此期间,“过热”与“过冷”却总是交替着,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作用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从1996-2002年,为了克服通货紧缩,我国除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外,货币政策实际也是扩张性的。连续8次降息,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国经济从2003年走出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然而,仍然没有走出不是“过冷”就是“过热”的困局。2003年经济开始出现趋热苗头,而后不断升温。针对新一轮的宏观经济过热,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方面,实行“双紧”的宏观调控,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升温,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也日益加强。
然而,中央银行一系列频繁的紧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4年央行加息,投资过热情况虽得到控制,但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或增速减缓,反而在2005年出现更高速度的增长;2005年央行上调房贷利率,抑制了“炒房团”,而房价却依然疯涨。2006年央行全面紧缩,宏观经济“过热”趋势反而加速:经济运行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房地产价格和能源价格涨幅过高,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内外失衡日益严重,终于在2007年经济“过热”全面爆发。从表3可以看出,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各主要指标上升很快,经济过热非常明显,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尤其在2007年上半年的强紧缩之后,7月和8月CPI却升至5.6和6.5,更是值得警惕。
那么,为什么自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实行积极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给经济降温,我国宏观经济过热的势头却反而愈加强劲?本轮的宏观经济过热是如何生成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效率不明显的原因何在?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三、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化以及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影响我国经济形势的因素日益复杂,对经济调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而造成了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会计制度论文:从资本保全角度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改革》-毕业论文.doc
- 《会计专业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毕业论文.doc
-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毕业论文.doc
-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毕业论文.doc
- 《会计准则论文公允价值计量论文》-毕业论文.doc
- 《会计准则论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毕业论文.doc
- 《会计准则研究论文: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doc
- 《会展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分析》》-毕业论文.doc
- 《会展旅游论文:舟山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 《会展模式论文:广西龙州天琴文化传习馆会展模式初探》-毕业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