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论文公共社会组织论文:汶川大地震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毕业论文.docVIP

《公民社会论文公共社会组织论文:汶川大地震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 公民社会论文公共社会组织论文:汶川大地震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摘 要:作为现代政治理论中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兼具西方公民社会的一般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研究中国公民社会的新特点,追溯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分析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划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性;公共社会组织 一、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一个社会整体性变迁的过程,其中一项重大变化,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阶层的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社会阶级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①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是与体制改革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目的的政治体制改革,将部分的社会管理等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公民自由活动的空间前所未有地增大。这些做法改变了文革时期政府高度渗透型的做法,在部分市场、经营中和社会事务领域中,政府不再履行直接的管理职能。政府从这些管理领域退出后,留下的真空便只能由公民社会来填补。 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中国公民社会既具有西方公民社会的一般特征: 相对独立于国家和政府;它的主体是非政府和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和个人所构成的一个社会阶层;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等等。 同时,它也像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样,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第一,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具有明显的官民双重性。中国的ngo(非政府组织)绝大多少数由政府创建,并受政府主导,尤其是那些经过合法登记的有重要的影响的民间组织;第二,具有特殊的制度环境。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宏观制度环境有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但其微观制度环境则以约束为主;第三,存在着许多过渡性质。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公民社会组织相比,中国公民社会组织还很不成熟,往往存在非理性、组织能力薄弱、政府强制性等一系列特征。 二、汶川地震中公民社会组织行动的新特点 如果说2003年的sars和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中国的ngo还是只有反应没有行动的话,汶川地震中几乎全国所有的ngo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动员与集结。“在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了联系广泛、整合资源和专业特长的优势,为政府在大规模抗震救灾中拾遗补缺、填补空白、完善救灾体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②除此之外,此次汶川地震中ngo的行动还显示出了新的变化,如:理性、联合。 (一)理性 这次汶川地震的救援过程当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紧张忙碌的救灾中穿插着以信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研讨会和论坛,而且,从地震发生的当月开始,就有各种研究机构进入四川,开展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研究工作。这些研讨会往往邀请了政界、学界和ngo领域的专家,当然也邀请了海外,特别是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学者,就抗震救灾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已经或所有可能遭遇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强调本土问题,一方面也注意吸收国外的经验。下面是灾后当月的不完全的统计: 这些会议的召开充分的展示了中国公民社会在逐步走向成熟,因为抗震救灾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需要理性。ngo发起或参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各种研讨会,推进相关研究,以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抗震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开放而谦虚的态度汲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这不仅对提高ngo参与救灾的效率有所帮助,而且从长远来讲,它能使此次汶川地震过程中自发涌现的各种新型的做法及时得到提升,为今后形成相关的长效机制奠定宝贵的理论基础。 (二)联合 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联合是此次ngo参与抗震救灾中的另一个特点。 “在我们能够追溯到的263家ngo中组织间的联合行动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在进行深入访谈的77家组织中,只有28.6%的组织是独立运行,其余的71.4%的组织选择与其他组织相互合作联合行动。在有联合行动的ngo中,绝大多是是三家或三家以上的组织进行联合,占所有被访组织的58.6%,只有两家合作的组织占被访者组织的12.9%。” 这种联合既表现为“512”民间救助中心、遵道志愿者联合办公室这样ngo联合团体,也表现为联席会议制度的联合行动机制,或是在操作过程中的就某个具体行动所展开的联合行动。例如,在5月13日就有一个具体的救灾减灾的初步计划,按照此计划,20多个公民社会组织首先集合了团队中救灾经验丰富的4名成员,于14日抵达成都开展信息搜集;在后方,各组织按自身所长分工,组织运输、联系医院等。这种资源的优势整合,使其在抗震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汶川地震中公民社会呈现出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汶川地震的公民社会组织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一)问题 1.非组织性 志愿活动的自发性决定了志愿活动的非组织性或欠组织性。很多志愿服务处于自发状态,很难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的服务效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