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谢 谢 观 看 作者 : 高素君 单位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重点难点 熟悉 掌握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的定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内科学(第9版) 了解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定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内科学(第9版)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外周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总数持续低于4.0×109/L。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成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0×109/L; 儿童 ≥10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8×109/L; 10岁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109/L。 内科学(第9版) (一)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定义 内科学(第9版)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 因 生成减少 (1)骨髓损伤: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类药物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原因,可直接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引起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2)骨髓浸润: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等浸润,可影响骨髓正常造血细胞增殖 (3)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大量幼稚粒细胞未能正常成熟,在骨髓内迅速死亡;MDS、PNH、AML、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疾病,前体细胞群中造血活跃,但终末细胞未能最终释放入血液,出现无效造血 (4)感染:可见于病毒、细菌感染。其机制为中性粒细胞消耗增加和感染时产生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作用等综合机制起作用 (5)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破坏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因素 2.非免疫性因素 (1)药物:与药物的种类有关,与剂量无关,往往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2)自身免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1)消耗增多:重症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增多 (2)脾功能亢进: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 分布异常 (1)假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导致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但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见于遗传性良性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细菌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病等 (2)粒细胞滞留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滞留于肺血管内;脾大,滞留于脾脏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 轻度≥1.0×109/L:机体的粒细胞吞噬防御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 中度(0.5~1.0)×109/L:除外其他合并因素,感染风险轻度增加; 重度<0.5×109/L:即粒细胞缺乏者,机体发生危及生命及难以控制的重症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内科学(第9版)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感染,但感染发生的危险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相关 内科学(第9版) (四)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骨髓涂片。 2.特殊检查 (1)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包括白细胞聚集反应、免疫荧光粒细胞抗体测定法。 (2)肾上腺素试验:肾上腺素促使边缘池中性粒细胞进入循环池,从而鉴别假性粒细胞减少。 诊断: 根据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即可作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诊断。 为排除检查方法上的误差以及正常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要反复检查。 内科学(第9版) (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对治疗很重要: 1.注意了解有无药物、化学物质、放射线的接触史或放化疗史。 2.有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史等。 3.注意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病的年龄、程度、发作的速度、持续时间及周期性,是否有基础疾病及家族史等。 4.若有脾肿大,注意脾功能亢进的可能。 1.病因治疗 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键和首要步骤。 2.感染防治 (1)轻度减少者:一般不需特殊的预防措施。 (2)中度减少者:感染风险增加,应注意预防,减少出入公共场所,保持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灶。 (3)粒细胞缺乏者:极易发生严重感染,应采取无菌隔离措施。感染者应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 内科学(第9版) (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内科学(第9版) (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3. 促进粒细胞生成 (1)造血生长因子: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和释放,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临床上常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