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分离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
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PAGE 1
PAGE 1
引 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 年 7 月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统计报告显示:近 1/3 的网民为学生,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使用互联网各种功能的次数最 多,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也高达 18.6 小时。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有效的社会交流 方式,提高了工作学业效率,丰富了课余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引人 瞩目的是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这是一种包括生理、心理 和社会性因素的多重维度综合症,例如“耐受性、内疚、难以抑制、社会退缩等”(雷 雳等,2003)。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抑郁、孤独、强迫、逃学、社会疏离等消极后果(陈 淑惠等,2003;Chak Leung, 2004)。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了诸多学者的关注重点,特别是关注导致他们 陷入网络漩涡的原因。临床心理学家们发现(Davis, 2001; Griffiths, 1996; Koerner, 199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背后有很多家庭因素,例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多来自问题家 庭,这些家庭中的冲突较多、教养方式不良、家庭功能混乱等。随后一些研究者进 一步证实,家庭暴力(Park, 2008)、亲子冲突、家庭功能(Ju-Yu Yen 等,2007)等 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
在青少年晚期,大学生与家庭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大学生要求独立、 自主,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分离;另一方面又渴望维持与父母的亲密情感依恋, 这两方面的平衡可以为大学生创造出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而失衡则可能会导致一 系列的问题行为,例如网络成瘾问题。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 是从青少年晚期到成年早期的过渡期,也是完成心理分离这一核心发展任务的关键 期。大学生开始在精神领域思考“我是谁”, 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建构家庭 外的新自我,并逐渐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转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但家庭作为个 体社会化最初和最直接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特别是与父母的情感 联结对大学生的行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那么,大学生与父母的情感联结如 何与个体逐渐成长的心理分离相互作用而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呢?二者之间 怎样的平衡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的失衡模式又会导致大学生容易陷 入网络成瘾的泥潭呢?理论上而言,大学生与家人的情感联结问题会直接影响他们 的网络成瘾行为,另一方面又可能通过个体逐渐发展的独立自我来影响网络成瘾问
题。以往研究对于家庭情感之亲密度与个体心理分离如何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内
在机制考察不足。因此,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背后,代 表家庭情感联结的家庭亲密度与大学生的心理分离过程各自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以 及二者是如何共同发挥作用的。
1 文献综述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网络,让人类走进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并非所有使用者都是受益者,一部分群体在使用这种交流媒介时严重损害了自 己的学习和工作,造成了网络依赖或成瘾的现象。
1.1.1 网络成瘾的定义
Goldberg 在 1995 年首先提出了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概念,随后很快引起了临床心理学家(King, 1996; Young, 1996)和医学界(OReliley, 1999)的关注,他们倾向于把网络成瘾与成瘾障碍或冲动性控制障碍联系在一起。 例如,Goldberg(1995)认为,“网络成瘾障碍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 冲动失控现象,表现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个体的社会、身心功能的减弱”;Young
(1996)把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定义为“一种没有麻醉 作用的冲动控制障碍”。
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使用者对网络的沉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基于 此,Davis(2001)主张使用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概念,他认为“网络成瘾属于 精神科术语,不能扩展成一种人人都可能过度使用的行为”。LaRose(2001)则提倡 使用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PIU)概念,他们认为网络的过度使 用是正常生活中可能遇到、需要克服、并能够解决的良性问题,这种不良的认知风 格可以通过认知和行为干预加以矫正。
虽然对网络成瘾概念的具体界定仍未达成一致,但学者们已经普遍认同,“耐受 性、社会退缩、内疚、难以抑制”等是网络成瘾症状的基本内涵(雷雳等,2003)。 由于 Goldberg 提出的网络成瘾障碍(IAD)概念在国内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型项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大型阵列降维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阶段结构安全监控与评价技术分析-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大型预应力渡槽考虑流固耦合的动力特性分析-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焙烧过程热膨胀压力载荷数值研究-工程力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城市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理分析-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大型预应力箱型反力墙设计方法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大型艺术中心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建筑技术科学专业论文.docx
- 大城市公交专用道线网规模及布设方法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 大城市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理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