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洞察阶段理论背景
洞察階段段概覽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陳麗欣 大綱 壹、洞察階段概論 貳、洞察階段理論背景:精神分析理論 參、精神分析理論與助人三階段模式之關係 肆、洞察階段目標 伍、助人者觀點的用處 陸、洞察階段技巧 柒、結語 概論 一、在探索階段: ★與個案建立治療關係,並協助他們探索自己的想法,經驗較深層次的感受,檢視問題的各個層面。是以個案為中心的,先從個案的觀點來瞭解個案對自己問題的看法。以支持性的以及不具判斷性的傾聽,促使他們生活有重要改變的動機。 ★當痛苦事件發生時,人們將這痛苦經驗與腦海作隔離,所以他們不用去思考這痛苦經驗,因此,一個助人者需要提升個案的洞察力,讓他們能增進自己的生活功能。 二、洞察階段:要超越探索而進入洞察,並瞭解個人的內在動力,助人者需要相信個案,並且對個案有深層的同理。 理論背景:精神分析理論 一、人格理論 1.Freud 2.Erikson 3.Mahler 4.Bowlby 二、精神分析取向的處遇 精神分析之人格理論 人格發展精神分析理論有很多不同的學派,此處只討論下列四個學派 1.Freud 2.Erikson 3.Mahler 4.Bowlby。 Freud之人格理論 Freud(1940,1949)的生物學觀點指出人格發展的重要特徵為每個人固定經歷的幾個性心理發展階段。Freud認為幼兒可說是個變化多端的惡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以不同的生理管道來滿足性方面的愉悅。 Freud之人格發展階段 口腔期(出生到十八個月), 肛門期(十八個月到三歲) 性器期(三到六歲) 戀父或戀母情結 潛伏期(六到十二歲), 性慾期(十二歲到成人)。 主要的發展任務則是學習成功的愛及工作。在任何階段裡,因為需求的不能滿足或過於滿足,很容易形成發展上的固著 Erikson人格理論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 1.Erikson(1963)不同意Freud對性的強調,他比較重視個人發展過程中的社會以及人際互動層面。 2.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一) 1.0-1(嬰兒期)信任與不信任對人信任, 有安全感VS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 2.2-3(幼兒期)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 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VS缺乏信心,行 動畏首畏尾 3.4-6(學齡前兒童期)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VS畏懼退縮,缺少自我價值感 4.6-11(學齡兒童期)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VS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二) 5.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 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VS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619-30(成年早期)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親密與孤立)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VS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獨 7.31-50(成年中期)精力充沛(生產)與停滯頹廢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正義感 VS不關心別人生活與社會,缺少生活意義 8.50-生命終點(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榮耀(統整)與 悲觀 絕望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VS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Mahler之人格理論 Mahler的個體化理論 Mahler(1968)也是將焦點放在兒童與他人的關係。他認為嬰兒一出生之後,還分不清自己與照顧自己的人差別,他們只注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焦慮是否有降低。第二個月之後,嬰兒開始覺察到照顧他們的人是外在的個體,四、五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開始有些醞釀動作。Mahler、Pine和Bwrgman(1975)相信人們在一生中不斷的經歷這樣的分離及需求的循環。 Bowlby之人格理論 Bowlby(1969,1988)發展一套依附理論,用來解釋兒童與其照顧者保持親近關係的行為及情緒反應。發現三種不同的依附形式(安全的、焦慮—模糊的、以及焦慮—逃避的)。 精神分析之防衛機轉(一) 人格發展的過程並不是都很順暢的,兒童並不一定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故有時會以心裡防衛機轉來處理衝突或挫折 ★壓抑(不允許痛苦的經驗出現在意識層面) ★智化(將焦點集中在理念的層面而避免痛苦感覺) ★否認(主動拒絕病苦的經驗) ★退化(回到早期階段的行為來減低焦慮) ★取代(將不舒服的感覺轉移到比較弱勢或比較不具威 脅性的對象) 精神分析之防衛機轉(二) ★認同(模仿他人的行為特徵) ★投射(在潛意識中對他人不善的想法,反過來認為別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