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范阳卢氏大房宝素系的居住形态与迁移.pdf

唐代范阳卢氏大房宝素系的居住形态与迁移.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范阳卢氏大房宝素系的居住形态与迁移

早期中國史研究 第二卷第二期 December 2010 「中央化」之後——唐代范陽盧氏大 房寶素系的居住形態與遷移 鄭雅如∗ 毛漢光教授將唐代著姓著房移貫兩京的現象稱為「中央化」,其研 究對於理解中古士族失去地方勢力、成為純官僚的轉變無疑深具啟 發。具代表性的士族著房與郡望舊籍切斷連繫,意義確實深遠,但是 移貫之後新鄉逐漸成為故里,士族或有機會重新建立在地力量。然而 在唐代仕宦體制下,九品流內官皆適用本籍迴避,士人宦遊難以定居 一地,士族與家鄉的關係為何,值得進一步探究,士族生活基盤的轉 移,是否可以「中央化」來概括,也應重新思考。本文利用50餘方唐代 范陽盧氏大房寶素系成員的墓誌,作為觀察士族居住形態與遷移的個 案研究。此房支於唐代前期移貫洛陽、兄弟群從同居,任官成員去職 後多返回家鄉洛陽,乃是毛氏研究中成功「中央化」的士族之一;然而 安史之亂以後此房同居形態轉為鬆散,許多成員去官後也不再返回洛 陽,各自於任所或鄰州經營生活基盤,直到死後才歸葬洛陽。寶素系 的例子反映宦遊遷轉加上京城生活的經濟壓力,一個家族要持續保持 「中央化」十分困難;唐代後期鄉里本貫對於仕宦發展的影響不斷削 弱,寄住外地復又利於減輕賦稅、規避差役,士人寄居異鄉的現象也 更加普遍。家鄉作為家族根據地的意義,從生前轉移到死後,家族與 地域的結合無法再如中古前期緊密。 關鍵詞:范陽盧氏 洛陽 中央化 宦遊 寄居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 1 .2 .鄭雅如 一、前言 二、從范陽到洛陽 三、從洛陽到他鄉 四、寄居異鄉的緣由 五、結語 一、前言 關於唐代士族的遷徙,毛漢光於1980年代初期利用史傳 所載籍貫,以及墓誌中的葬地資料展開討論,提出了「中央 化」的論說,以為唐代著姓著房因選制變革而疏離原籍、紛紛 將家族重心由原籍轉移到兩京一帶,其性格也從地方勢力代 表轉為依附中央的純官僚。1毛氏藉由居住重心的移動突顯中 古士族的性質至唐代已有重要轉變,極具啟發,不少學者受 其影響,對於唐代士族的居住形態與遷徙展開多方考察。例 如翁育瑄以「中央化」論說為基礎,提出士族居住形態從北朝 1 毛漢光,〈從士族籍貫遷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 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頁234-333 ;原載《中央研究院歷 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2 :3 (1981 ,臺北),頁421-510 。 「中央化」之後.3 . 2 的「城鄉雙家」轉變為隋唐的「兩京雙家」。 甘懷真從宦遊角 度切入,認為唐代士人頻頻遷轉移動,要持續於兩京定居並 不容易;3胡雲薇考察宦遊對於士人家庭運作的影響,認為「兩 4 京雙家」只是理想,「以官為家」的樣態更為普遍。 韓昇則認 為以天下名門為研究對象得出的「中央化」無法涵蓋整體,士 族遷移的地點基本上是任官所在,流動方向可概括為從鄉村 到城市。5李浩利用新出墓誌補充唐代裴氏遷徙狀況,注意到 葬地、卒地多非一處,裴氏的居住重心可能是「三家形態」或 6 「多家形態」。最近伍伯常研究唐代家族的遷徙與仕宦,主要 仍採用毛漢光的觀點,但也注意到歸葬地點與生活區域有所 差別,僅由歸葬而論,不足以充分說明遷徙的內涵。7 2 「城鄉雙家」指士族於鄉村及城市皆有基業,居鄉支族鞏固家族經濟,居城 支族則多從事政治活動,兩者互為援助。此一見解最初見於Eberhard Wolfram ,Conquerors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