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科普活动营造大科普氛围
“微科普活动”是营造少数民族地区 “科普大气候”行之有效的措施
——河池市开展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微科普活动”经验调研
广西河池市科协 李宁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微科普活动”是针对少数民族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要集中地开展大规模科普活动比较艰难这个问题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方法,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科普工作模式的路径选择,是营造少数民族边远山区 “科普大气候”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有效途径。此活动应持之以恒的开展。
根据这特点,河池科协及该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常年开展“微科普活动”,以小型科普活动的积累、叠加营造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科普宣传大气候.提升了科普工作的实效。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辖区内大多数县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河池市境内世居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民族,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282.64万人,占83.89%。【1】
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要集中地开展大规模科普活动比较艰难。根据这特点,河池科协及该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常年开展“微科普活动”,以小型科普活动的积累、叠加营造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科普宣传大气候.提升了科普工作的实效。
“微科普活动”是指河池市科协及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根据本地少数民族地理环境、文化和风俗特点,通过采取多形式的小型、简易方法,坚持不懈地把科普知识渗透到群众日常生活、生产中去的科普宣传方式。
本人通过用两年的时间对河池市开展“微科普活动”的调研,发现“微科普活动”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灌输科学理念,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微科普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河池特色的地方科普活动品牌。
一、建立推广“微科普活动”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市级各部门及县级政府推广“微科普活动”的激励机制。河池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加大了《科学素质纲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力度。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推广“微科普活动”的工作评价和考核的激励机制。河池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提议市委、市政府将包含多项“微科普活动”内容在内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年市委、市政府对市直单位、县(市、区)绩效考评范围。使此项工作由原来的“弹性”指标变成“硬性”指标,从而形成了市直单位、县(市、区)广泛参与“微科普活动”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微科普活动”能广泛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机制基础”。
(二)建立市级科协及县级科协开展“微科普活动”的内部激励机制。河池市科协采取把包括“微科普活动”在内的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细化的方法,制定出具体考核指标,并把这些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赋以具体的分值体落实到县级科协。为了发挥绩效考评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河池市科协还制定了结果运用机制,对获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扎实做好“微科普活动”必要基础设施计划的组织申报和项目资金的争取落实工作
“微科普活动”能有效开展离不开资金支撑。近年,在河池市政府的支持下,河池将包括“微科普活动”在内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纳入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为河池市各县、市(区)争取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河池市发改委重点组织编报了一批开展“微科普活动”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文化三馆(群娱场馆、文化馆、图书馆)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全市县、乡科普开展“微科普活动”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和前提条件。
罗城县近年来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进行县城科普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县11个乡镇全部建成4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文化站,建成5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69个村屯文化室、149个农家书屋【2】;45587户村民安装了新的广播电视“村村通”接收系统。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宜州市为了保障开展“微科普活动”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在群众平常喜欢聚集自发开展科普、文艺活动的地方建成了“刘三姐”文化广场、市民文化公园、“歌王”楼、宜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广西(宜州)彩调保护传承展示基地、“刘三姐”文化艺术传承培训基地等8大科普、文化活动场所【3】。由于基础设施齐备,促进了“微科普活动”的开展,据统计,两年来,该市通过这些科普设施开展“微科普活动”的受众面达18万人次。
三、找准和创新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微科普活动”
载体与内容是密切联系,有机结合的,内容和载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河池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深深认识到,只有确定“微科普活动”的载体才能有效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