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三个要不得.docVIP

有效教学三个要不得.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教学三个要不得

有效教学三个要不得   经历了五年多的风风雨雨,很多老师正在逐渐走出对新课程理念那种膜拜情节,平静中少了一蹴而就的冲动和浮躁,激进中多了些冷观静察的理性和思考。然而,在一些研讨活动中,我也发现个别老师把握理念的偏颇,行为演绎的失当,显然悖离了课改理念,也远离了教学的本质,更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现就本着“吹毛求疵”的思想,与大家共勉:有效教学的三个“要不得”。      “画地为牢”要不得      情景再现:   镜头1:一位老师教学13-9=?时,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与小组交流后,问该怎样算,孩子汇报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有的把13一个一个地减、一直减到9;有的是先在10里减去9;有的先减去3再减去6;方法各不相同,不一而足。   镜头2: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理念,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一揭示课题就问:“看了这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个个紧锁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地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配合教师的教学……   思考:对于情景1中的状况,老师对出现的各种计算方法,均加以表扬,紧接着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教师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这种方式就是完善的。恰恰相反,学生的方式有很多需改进或提炼的地方,这需要靠老师尽可能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算法进行比较,来提高学生反思问题的能力,进而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而老师恰恰忽略了必要的价值引领,因为他心中的“尊重个性算法”的理念“根深蒂固”。而情景2中的教学,教师热衷的是按照《课标》的程序要求,“循规蹈矩”地机械演绎。殊不知,那些问题并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己的问题,他们也没有经历过程的体验,更没有产生困惑和疑问,哪来值得探究的问题?孩子面对这些所谓的问题时,更多的是茫然、疑惑和无奈。我想:这是由于教师把握《课标》时的失当,“生搬硬套”上的偏差,造成了实践时的茫然。其实,教学时只有精心预设,方能为精彩生成导航,同时也要不拘预设,才能演绎别样精彩。因为,预设与生成,不是非得“你死我活”,预设不能成为禁锢,使课堂缺乏活力;生成要不得随意,令课堂信马由缰,而要做到“心中有案、行而无案”,精心预设、顺学而导、灵活调整、科学生成。既要防止“画地为牢”的程序化操作、“剧本化”演绎,更要警惕生成的“宽泛化”强求,这样,才能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和谐共舞。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而不能用所谓的理念来“画地为牢”。      “买椟还珠”要不得      情景再现:   镜头3:一位教师在上“克和千克”这节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1:大象很重。生2:曹冲很聪明,很爱动脑筋。……这位老师花去10分钟时间,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导致后面的教学因时间不足而轻轻带过、草草收场。   镜头4: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开始出示本地的几个标志性建筑,说:“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接着全力渲染所在城市的旅游胜地,带领学生观看该市旅游景点的录像,镜头所及的是山清水秀、花红叶绿、林荫错落、寺塔辉映……在学生禁不住赞美与感叹时,教师设问:“为什么会感觉这样美呢?”同时录像定格在景点中的蝴蝶、水杉、宝塔、寺庙等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图像上,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美在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似乎没有“回过神”来,仍旧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流连于旅游美景中……,最后,只能在几乎是教师给出答案的引导下,完成了“观察”与“探究”……   思考:曹冲称象的故事跟学习“克和千克”有多大的联系呢?教师全然不顾,因为这是体现学科整合的绝佳时机;秀丽河山与教学内容有必然的联系吗?教师置之不理,因为这是生活化的有效凭借。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却因掺杂了过多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使情境变成“看图说话”,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宝贵的课堂时间就这么浪费了,教学效率就这么降低了。情境联系生活不是一种时髦,它的首要功能是必须抽象或提取出问题并为数学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必然导致创设的情境背离了问题属性,这样问题情境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累赘”了。情境创设与数学教学,有如“汤与盐”的关系。要警惕“买椟还珠”的“本末倒置”,因为情境的创设不能淡化对数学本质的揭示,不能让牵强的情境导致数学的价值在这种被异化和泛化了的课堂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