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跟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日两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2001年9月,北京大学启动元培计划,举办元培计划实验班,旨在通过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2007年元培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 2005年9月,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新生一进学校,不分专业,全部直接进入复旦学院,进行一年的共同学习,包括全校性课程修读计划、素养拓展计划、课程补习计划和大学导航计划,并接受全校性的学业指导和生活安排。 2006年3月,南京大学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命名为匡亚明学院。在人文科学、数理科学、应用文科类、大地学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建筑学和教育技术学类等大学科类实施多学科、宽口径推行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2000年5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学生进入该学院后,不分专业,先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第二学年确认主修专业,进入后期培养阶段。 2006年秋,清华大学重点推出了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计划”,“共同核心课程”分为八大课组(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与审美,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全体本科生必须在八大课组中选修13学分的课程。 2009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成立。博雅学院的学生不属于任何院系;通过不分学科的4年完整博雅教育,修读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中国文明、西方文明等课程,完成一个独立研究课题,毕业后获得“哲学博雅”专业学位。 何谓“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哈佛大学为例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大阪大学为例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日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何谓“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或是“一般教育”,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 第一次将通识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A.S.Packard ) 他在“The Substance of Two Reports of the Faculty of Amhersts College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中说:“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 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中外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1iberal education)。 亚里士多德认为,“应当有一种教育,依此教育公民的子女,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写、音乐、绘画、哲学等;反之,直接为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工匠技艺教育是鄙俗的非自由教育。 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 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 中国大学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1949年后学习苏联而确立的过分强调专业化和专业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 1、从个人发展而言,忽视人文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割裂,致使大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综合素质不高; 2、从社会需要而言,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大师”荒 蔡元培 北大改革 “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主张“文理兼习” 梅贻琦:清华大学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三钱”、季羡林、钱钟书、竺可桢、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华罗庚、吴晗、张岱年、曹禺、陈岱孙、赵元任、周培源、梁思成、茅以升;等等。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以哈佛大学为例 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思想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初以来的三次通识教育运动 (1)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发起的经典著作计划 赫钦斯认为,通识教育是训练理性、启发心智的教育。为实现这个目的,其途径就是永恒的学习——阅读经典名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阅读经典仍是芝加哥大学本科教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