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新.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新

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出现有害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WHO,1968) 。 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与临床表现 副作用(side effect):不适的反应,程度较轻;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反应较重,危害较大; 后遗效性(after effect):药物从机体消除后所留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在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其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药物治疗作用 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产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反应, 系个体异常遗传因素所致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三致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药品不良反应造成机体组织、器官持续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发一系临床症状和体征,即DID。DID还包括超量、误服和错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美国ADR发生情况 ? 住院患者中2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Am J Hosp Pharm,1973;30:584) ? 儿童住院患者,17%发生与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 (Am J Epid,1979;110:196) 根据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资料 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10%-20% 以ADR为入院病因的住院患者占5%; 全世界1/3死亡病例的死因非疾病本身,而系不合理用药。 我国ADR发生情况的估计 ? 我国1996年统计,全国医院诊疗人数达22亿人 次以上,住院人数5023万。其中5%产生不良反 应,0.26%因不良反应死亡。 ? 1996年住院患者人数5023万 因ADR住院人数250万 住院病人中发生ADR者500万。 (根据WHO对发展中国家ADR发生率的估算)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乙双吗啉—白血病 壮骨关节炎—肝损害 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 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 苯甲醇—儿童臂挛缩症 ? 认识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靶组织,以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选择性; ? 观察药物毒性作用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发展过程是否可逆,以判断药物毒性的性质。 这些研究结果是预测药品临床应用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例: 50年代中期,法国上市外用药二碘二乙基锡,因动物毒性研究不充分,缺乏初期临床安全性评价,药品仓促上市应用造成207例中毒,110人死亡,再次提醒人们认识新药研究中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美国以此为据,对1962年颁布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管理法规,提出Harris-Kefauver修正案,强调药品在进行人体试验前,务必进行充分的实验药理和毒理学研究。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1999年11月15日,SDA和卫生部联合发布 国药管安[1999]401号文件,标志我国开始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目的:加强上市药品的确良安全监管和科学评 价;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执行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 机构。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 — 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 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 — 是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 如1968年 澳大利亚 2.机体的异常性:与患者的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过敏、致癌及致畸等反应也属B型。 1. 用药与ADR出现有无合理时间关系? 2.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ADR类型? 3.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4. 再次使用可疑药物是否再次出现用样反应? 5. 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 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ADR分析和关联性评价(续) (因果关系评价) 因 素 1 2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