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品)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七).docVIP

(精品)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七)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 (全卷共三大题;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值 (一) (二) (三)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请将下面一段文字写在方框内。(4分,此题结合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字体不限,要求规范、整洁、美观。) 课堂是你温馨的港湾,泊着你的理想,送你扬帆远航;校园是你成长的摇篮,实现你的梦想,筑就成功的希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着重 附着 着急 穿着打扮 B.干燥 噪音 急躁 下河洗澡 C.沾染 玷污 粘贴 拈轻怕重 D.差遣 参差 差点儿 差强人意 3.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分) A.长年累月 随声附和 一筹莫展 栩栩如生 B.雷励风行 侧隐之心 如法炮制 鬼鬼祟祟 C.莫名其妙 肆无忌惮 浮想联篇 刚愎自用 D.卑躬曲膝 混然一体 素味平生 惹事生非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B.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创作的《白杨礼赞》。 C.《日出》中的人物有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王利发。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5.古诗文填空(8分) ①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 ,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读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我们很容易想起王维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 ”。 ⑤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阅读与理解。(共49分) (一)阅读下面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 ) ②公令疏军而去之( ) 7.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8.翻译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文段理解(6分) ①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②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③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文档评论(0)

tangdequ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