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
蠕 变 监 督 导 则
DL441- 1991
目 次
1 J急则 .· ··… 253
,
‘ 蠕变测量截面的设计 ················,·········,·····一· ··… 253
J ﹁ 蠕变测量方法的选择 ,·································…… ··… 254
蠕变测点和测量标记的装设 ···········,············…… ··… 255
蠕变测量和计算 ···……,.卜……tt...……t,.… ,·一 256
蠕变监督的技术管理 · ··… 25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 DL441- 1991
管道蠕变监督导则
总则
1.1 本导则适用于蒸汽温度t450℃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蒸汽母管、导汽管和
联箱等
1.2 高温蒸汽管道蠕变监督的目的是预防金属发生高温蠕变破坏,保证安全运行并预测这
些高温部件的剩余寿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定期蠕变测量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高温蒸汽
管道金属的蠕变规律,当管道运行时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为正确分析和预测管道的剩余
寿命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设计单位应合理布置和设计蠕变测点或蠕变测量标记 安装单位应按设计图纸正确
装设,并将全部原始资料提供给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必须执行本导则的有关规定:定期
进行蠕变测量,做到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测量数据和记录的系统、完
整、准确
2 蚝变测.截面的设计
2.1蒸汽管道上固定用于测量蠕变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了蠕变测点或蠕变侧量标记,称
蠕变测量截面
2.2 蒸汽温度大于45090的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 应装设蠕变监督段。监督段一般
应设置在靠近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联箱的水平管段上。
2.3 蠕变测量截面装设位置:
2.3.1 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的监督段上,必须设置3个蠕变测量截面。
2.3.2 主蒸汽管道、蒸汽母管和再热蒸汽管道的每个直管段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个
蠕变测量截面,对每条管道蠕变测量截面的总数不得少于川个。直管段上蠕变测量截面的
位置,离焊缝或支吊架的距离不得小于Im,至弯管起弧点不得小于0.75m
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在弯管上加设蠕变测量截面。
2.3.3 锅炉出口联箱的每条导汽管,应在弯管起弧点附近直管部分设置一个蠕变测量截
面
2.3.4 汽轮机的每条导汽管,至少应在测量方便处设置一个蠕变测量截面
2.3.5 高温联箱的联箱体上,至少应设置两个蠕变测量截面,建议设置在联箱体两端无孔
区上
2.4 蠕变测量截面处,应设计活动保温,要求其保温性能不低于该部件的保温性能。露天
或半露天布置的蠕变测量截面处,应有防水渗入管道表面的设施。垂直管段的蠕变测量截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1991-09-16批准 1992-0501实施
处,应有防止保温材料下滑的可靠措施
对确实需要经常测量及难搭架子的蠕变测量截面处,应设计并安装测量平台
3 蠕变测f方法的选择
3.1 蠕变测量方法
3.1.1 蠕变测点的测量用手分尺测量蠕变测量截面直径的方法。为实现每次测量都在固定
位置上,需在要测量截面的钢管直径两端的外表面焊r蠕变测点 丈图)I
3.1.1.1 蠕变测点可选用下述两种形式之一
a.球头蠕变测点头 (图2)
b.自动对心蠕变测点头 (图3)
x4T-护
图1 蒸汽管道侧量截面上蠕变测点的布置 图2球头蠕变测点头
H-测点高度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规范《DL_T5133-200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选择设计导则》.pdf
- 规范《DL_T5138-2001-架空送电线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规程》.pdf
- 规范《DL_T5135-2001-水利水电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pdf
- 规范《DZ39-1984-水文、水井钻探泥浆泵系列》.pdf
- 规范《FZT90042.1-1992-纺织机械用同步带传动优选规范》.pdf
- 规范《DL∕T797-2001-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pdf
- 规范《dz0040.3-1992-地质仪器产品运输包装基本环境试验条件及方法运输包装堆码试验》.pdf
- 规范《FZT90042.5-1992-纺织机械用同步带传动同步带》.pdf
- 规范《DL∕T5067-96-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 规范《FZT90042.6-1992-纺织机械用同步带传动带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