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小儿液体疗法的原则.ppt
定时 维持阶段 即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阶段.。如能进食,尽量采用口服补液。静脉输入最高速度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12-16小时)即5-9ml/kg/hr。 定时 对于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等基础疾病患儿,输入速度适当减慢。 四句话 指液体疗法中的4个注意事项。最早于1964年由邓金鎏教授提出“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修正为: 1、先浓后淡 先用高张液,后用低张液。纠正休克用等张液,纠正脱水用2/3张,维持用1/4-1/6张。 2、先快后慢:输液速度的安排 3、见尿补钾:缺钾明显,输液前2小时内有过尿,可提前补钾。 4、随时调整。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有“凡药三分毒”一说,药物的过敏反应、副作用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中,器官功能尚不够成熟,对药物毒副作用较成人更为敏感。 儿科药物治疗须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 药物治疗 儿科药物治疗特点: 1、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不同: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2、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不同: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3、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肝酶活性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4、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肾功能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廓清率低,造成其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5、先天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药物治疗 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远期影响。 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退热药 镇静止惊药 镇咳止喘药 止泻、导泻药 乳母用药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细菌、真菌、放线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发现或发明了几千种抗生素,常用的也有几百种。小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抗感染。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有: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倍他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等; 2、损伤细菌胞浆膜:多粘菌素、多烯类抗生素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灰黄霉素等; 3、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氨基糖甙类等; 4、作用于细菌核酸合成:磺胺类、利福霉素类等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抗生素的大体分类: 1、倍他内酰胺类:包括青毒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2、氨基糖甙类 3、氟喹诺酮类 4、四环素类:四、土、金、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5、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7、多肽类:多粘菌素、杆菌肽等; 8、抗结核抗生素: 9、抗真菌类抗生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球红霉素等。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抗生素合理应用: 选择有效抗生素首先要掌握其抗菌谱,务必使所选用的抗生素的抗菌谱与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一致。尽可能根据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选择不当,某些抗生素的某些毒副作用对人体极为有害,甚至致命。如青霉素类的过敏性休克、氨基糖甙类的不可逆性耳聋、氯霉素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等等。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耐药、二重感染等。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合理选择和给药 根据药代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特点、是否需要透过血脑屏障等进行选择和确定给药方案。如氯霉素、青霉素、磺胺、美洛西林、头孢哌酮可用于中枢感染;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只能用于周围感染;大环内酯类对胆道感染有效;青霉素、头孢、氨基糖甙类对尿路感染效果好。按半衰期确定给药次数。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严格掌握适应症: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肿瘤、类风湿、哮喘、SLE等); 2、抗生素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3、使用抗生素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防止产生耐药和疾病复发; 4、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二重感染; 5、必须考虑抗生素的吸收、分布等特性; 6、新生儿及肾功受损时,慎用氨基糖甙类、多肽类;肝功受损时,慎用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氯霉素等; 7、绝大部分感染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获得预期疗效,心尽量避免多联应用。 小儿常用治疗药物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适应症: 1、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2、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3、所用抗生素不易渗透到感染灶。 原则: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