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0
- 约7千字
- 约 8页
- 2018-12-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修订
- | 1987-05-25 颁布
- | 1988-05-01 实施
- 1、本标准文档 共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 2、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4、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
职业性急性氨 毒诊断标准
及处理原则
发布 实施
国 家 标 准 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
及处理原则
业性急性氨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氨气所致的 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
全身性疾病 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 严重者可伴有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和 或 其他并发症
诊断原则
根据吸入高浓度氨气的 业史 以症状 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 胸部 线征象及血气分析等为参
考指标 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 综合分析 排除其他疾病 方可诊断
诊断及分级标准
氨气刺激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轻度中毒
根据以下指标 综合判断 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症状 流泪 咽痛 声音嘶哑 咳嗽 咯痰并可伴有轻度头晕 头痛 乏力等
体征 眼结膜 咽部充血 水肿 肺部有干性口罗音
胸部 线征象 肺纹理增强或伴边缘模糊 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血气分析 在呼吸空气时 动脉血氧分压可低于预计值
中度中毒
根据以下指标 综合判断 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症状 声音嘶哑 剧烈咳嗽 有时伴血丝痰 胸闷 呼吸困难 并常有头晕 头痛 恶心 呕吐
及乏力等
体征 呼吸频速 轻度紫绀 肺部有干 湿口罗音
胸部 线征象 肺纹理增强 边缘模糊或呈网状阴影 或肺野透亮度降低 或有边缘模糊的散在
性或斑片状阴影 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血气分析 在吸低浓度氧 小于 氧 时 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根据下列指标综合判断
症状 剧烈咳嗽 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气急 胸闷 心悸等 并常有烦燥 恶心 呕吐或昏迷
等
体征 呼吸窘迫 明显紫绀 双肺满布干 湿口罗音
胸部 线征象 两肺野有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的斑片状 云絮状阴影 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状或呈蝶
状阴影 符合严重的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批准 实施
血气分析 在吸高浓度氧 大于 氧 情况下 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
呼吸系统损害程度符合中度中毒 而伴有严重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所致窒息 或
较重的气胸或纵膈气肿 或较明显的心 肝或肾等脏器的损害者
治疗原则
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 维持呼吸 循环功 彻底冲洗污染的眼或皮肤 做好现场抢救
防治中毒性肺水肿 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根据病情 及早 足量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其
他与内科治疗原则相同
由于氨腐蚀性强 呼吸道粘膜受损较重 病情易反 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 注意窒息或气胸
发生 加强预防继发感染的各种措施 对危重病员 应尽可 进行血气监护
眼 皮肤灼伤治疗 应请专科医师协同处理
劳动能力鉴定
轻度中毒
治愈后可回原岗位工作
中 重度中毒
如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 体征恢复不全 应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 眼与皮肤灼伤恢 不佳者应与
有关专科研究确定
健康检查的要求
凡从事氨作业人员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 根据接触情况每 年进行体检一次
体检时 根据具体情况做内科 五官科 胸部 线检查 有条件可做肺功 检查和血气分析
职业禁忌证
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
明显的肝脏或肾脏疾病
明显的心血管疾病
附 录
胸部 线平片摄片质量要求
补充件
位置要求
一般应采取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规范《GB4866-1996-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 规范《GB4869-85-职业性局部振动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 规范《GB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pdf
- 规范《GB4876-1985-交流高压断路器的线路充电电流开合试验》.pdf
- 规范《GB1903.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pdf
- 规范《GB1903.1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pdf
- 规范《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pdf
- 规范《GB7794-1987-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 规范《GB1903-1996-_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pdf
- 规范《GB7795-1987-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