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急诊常见传染病.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急诊常见传染病.ppt

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 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炎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窄深、缺血缺氧、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 临床表现 潜伏期6-12日,平均7天,病程3-4周(七日风 ) 典型症状:肌紧张性收缩,阵发性强烈痉挛:咀嚼肌(牙关紧闭 )→面部表情肌(苦笑面容)→颈→背→腹→四肢肌(角弓反张)→膈肌(呼吸困难) 在发作间歇期,全身肌肉强直状态仍持续存在,腱反射亢进,神志自始至终清醒。 诊断:受伤史,临床表现。对仅有某些前驱症状的病人,诊断即比较困难,需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延误诊断。 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预防:伤口清理,类毒素,抗毒素 治疗: 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 ),中和游离毒素(TAT的应用),控制和解除痉挛(静滴安定或冬眠Ⅰ号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青霉素) 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副粘液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加热至55~60℃时经10~20分钟即失去活力。 传染源:现症患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感染 易感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流行季节:本病全年发病,4~7月为流行高峰。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 临床表现:初为非特异性症状(发热、寒意、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肿大。腮腺肿胀最具特征。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 。 生殖系统并发症: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 胰腺炎(约见于5%成人患者,儿童中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4天至1周,以中上腹剧痛和触痛为主要症状。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 ) 肾炎、心肌炎(约4%~5%患者并发心肌炎)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和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偶有类白血病反应。 胰功两项: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血清学检查:中和抗体实验,补体结合实验,病毒分离等。 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有试用干扰素者似有疗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高热、头痛、呕吐等可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脱水剂。并发症按病情处理。 男性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乙菧酚,每日3次,每次1mg口服,可能有预防睾丸炎发生的功效。 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有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一次得病后对同一亚型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但仍可感染另一亚型。感染两种亚型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登革病毒不耐热, 50℃半小时、100 ℃ 2分钟可灭活,易被乙醚、0.25%蚁酸、紫外线照射灭活。低温、干燥可长期保存。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东南亚森林中的猴子。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次是白纹伊蚊。蚊吸血受染后,经8~12天才有传染性,再次叮呅人可传染本病。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 流行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潜伏期: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侵袭期(发热期):高热,39℃以上,伴畏寒、严重头痛,以及背痛,肌肉关节疼痛(断骨热),眼眶痛,眼球后痛(转动眼球时尤甚)等。颜面和眼结膜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脾将触及、质软、肝也有肿大。部分患者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胃纳不佳等,腹泻和便秘均有所见。可有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在起病24~48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全身钟尖样细小斑疹,主要见于四肢的肘、膝及面部,压之退色。本期持续约2~4日。 缓解期 多数出现于第4病日,本期约1~2日。一般症状减轻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